【快速阅读70/100】《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一小段最关键的人生路,心灵陪伴,让孩子走得更稳更好。养育孩子两大基本任务:和孩子建立亲密感,塑造和调整孩子的行为。父母在孩子成长每一个阶段都是主角。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教育。家庭是首要,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用心陪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教育的前提就是孩子和父母形成亲密互动关系和稳定的依恋关系,彼此信任、坦诚沟通。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人生一大步。
一、幼小衔接,绕不过的一道坎。
️、不同阶段父母的任务。0-2岁,生理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2-6岁,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6岁到青春期,除了心理和生理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品格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幼小衔接的准备
1、家长如何入手
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的准备,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能力以及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等方面。身心都要做相应准备,除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小班时候就要开始关注孩子性格的发展,要孩子尽可能的积极乐观,愿意合作和分享,敢于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等。培养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长。
中班加强各方面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如专注力、自控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规则遵守能力等。大班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固定时间阅读或学习,时间不要太长,5-10分钟即可,目的是让孩子逐渐理解学习的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班下学期要逐步开始给孩子讲述小学的情况,带孩子到小学校园参观,激发孩子对上小学的向往。
2、孩子如何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是“以教为主”,幼儿园教学方式游戏为主,小学课堂教学。老师变化,作业变化,作息时间变化,饮食上的变化等。
3、理性择校,不折腾
所有的恐惧、焦虑和纠结,归根结底都源自于父母浮躁的心态。父母的心态,很多时候决定孩子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也决定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有条件给孩子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当然非常棒,但是非理性的择校孩子伤不起。只有家长心态调节好了,所有的纠结就不存在了。
二、充分准备,才能有效衔接。
️、家长做好准备,孩子才能更从容
1.入学前通过观察和跟孩子聊天等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2.积极参加幼小衔接的相关活动3.入学家长会且不可忽视,认真记录认真对待。4.家长角色也要提前转换,尽量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节奏,为孩子的入学做充分准备
️、心理准备——最重要的入学准备
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知
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3.加强演练,增加孩子的角色意识
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地演习”
️、知识准备——“零起点”教学,不代表“零准备”入学1.“零起点”教学,为“抢跑风”降温。2.玩中学,才会爱上学习。玩儿中学关键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才是未来孩子“抢跑”的关键。认字:认路牌、小区名、认广告牌,绘本中字,动画片字母,旅途景点名,包装醒目字……3.“零起点”教学,不代表“零准备”入学
️、环境准备:精心打理,打造全新的家庭学习天地1.创设一个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2.创造温馨民主的人文环境。鼓励孩子管理自己的小天地,采用民主和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维持良好的亲子沟通3.营造一个好学、共读的学习氛围
️、假期准备:
(一)如何让“第三学期”过的有意义
暑假就相当于孩子的第三学期,最好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主,资源安排时间,自主完成。1.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2.鼓励孩子阅读,但是不赞成强迫孩子写读后感,顺势而为。3.鼓励孩子外出旅行。4.鼓励孩子参加运动。5.鼓励孩子提前做好学习准备。6.别让孩子伤在动画片和电子产品上,在这个问题上要提前制定好规则,并且孩子看的动画片要事先把关。
(二)别让孩子伤在“开学季”。1.家长在那个淡定,孩子才能放松2.作息规律,需要提前适应3.假期学习保持适度。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既有孩子也有家长。我们需要和孩子在一起,提前充分做好准备。
三、养好习惯,才能顺利衔接。
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解读:“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从餐桌开始。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固定时间、形成规律,定好规矩,餐桌是一家人温馨团聚的时候而不是批评孩子的时间。饮食规律。餐桌礼仪懂礼貌。
️、睡眠有保证,不会“铅中毒”。现在的孩子不缺知识和见识,缺健康体魄和兴趣爱好。1、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2、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3、让孩子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
️、生活能自理,独立性才会强
1、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作为家长,不干涉不规划不剥夺,做一个观察者。2、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3、让孩子在试错中增强自理能力。4、让孩子体验独立做事的成就感
️、时间会管理,作业不拖拉
1、调好定时器,让孩子拥有自主性
2、通过倒计时,让孩子增强时间感
3、采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4、分解任务,让孩子学会目标管理
️、规则能遵守,纪律有保证
要想获得爱、自由和尊重,首先就要懂得爱别人、给别人自由、尊重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得到的爱、自由和尊重,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最好环境里面——有无限的爱、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对孩子有充分的尊重——得到成长。1、规则需要从小培养。对孩子适当合理的限制和约東,并非剥夺孩子的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划清界限,真正保证孩子的自由。2、规则需要共同制定。孩子一旦参与了规则的制定,一般都会自觉地遵守,有时候甚至做得比我们规定的还严格。3、规则需要严格执行4、规则需要建立在自由和独立的基础上
️、听课要认真,学习才轻松
1、认真的态度从生活开始
2、认真的习惯从倾听培养
3、认真的行为从细节抓起
4、认真的表率从父母做起
️、老师不可怕,发言要主动
1、尊重孩子的想法
2、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3、鼓励孩子自己做主
4、让孩子体验成就感
5、缓解孩子对老师的恐惧。
6、家长切忌责骂和强迫孩子
四、提升能力,才能自信衔接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1、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场。2、自我意识是自控力的调节器。3、专注力是自控力的试金石玩游戏,运动,户外,木头人游戏,被窝游戏,纸箱游戏,角色扮演。4、延迟满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5、父母的积极回应是自控力的催化剂。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来自哪里,他来自想要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爱和积极情感的愿望,孩子不会因为规则好就遵守规则,孩子不喜欢那样,他们想得到爱和积极的情感,如果他们遵守规则之后就能得到这些,他们就得到爱和积极的强化。
️、独立思考,从学会质疑和反问开始
一个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人,长大以后通常会比较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盲目跟风。我们不应把听话作为培养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要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1、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鼓励孩子学会质疑和多问为什么。3、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讨论问题。4、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学会提问,是主动学习的“敲门砖”
一个能够不断提出问题,并主动思考如何解決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会比较强。善于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它能启发人的思维,发掘人的智慧。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索问题。1、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2、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讨论3、鼓励孩子敢于挑战权威。4、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学会情绪管理,不只是在发泄。从道德意乂上讲,情绪是没有对错的,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1、让孩子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2、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3、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情绪4让孩子体验父母如何管理情绪。
️、共情能力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拥有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关注别人的需要并帮助别人,从而更好的与人交往帮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
1、让孩子学会感知别人的感受和换位思考
2、培养孩子的善心不以善小而不为
3、引导孩子从身边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
️、朋友圏最强大的心理能量场。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并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他接受到正能量就越多,自己的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1、同伴关系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2、同伴关系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3、同伴关系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些能力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父母促进孩子发展的一系列行为和互动,就是养育孩子的过程,其中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调整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独特的心理上的自我。
五、塑造性格,才能开心衔接。
️、自尊,源于自我价值的积极体验。
1、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重要能力领域
如果孩子,能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领域表现得有能力,他们的自尊水平就较高,如果孩子总是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他们的自尊水平就会降低。
2、让孩子在积极地体验中提升自信
3、鼓励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和困难。
每一次成功的应对经历,都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从而带来之外的认可和较高的自尊水平
4、家长的无条件支持和积极关注。
️、责任心,在主动承担中得到增强
1、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本身就是践行独立性的最好证明
2、从做家务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让孩子学会履行自己的承诺。
️、学会合作,别让自己成为局外人。
当儿童与观点不一致的同伴一起玩要时,他们会在争论和冲突中体现公平正义,学习敏锐的观察同伴们的兴趣和视角,以便使自己顺利的融入到同伴们的活动中去。
1、让孩子学会合作,从幼儿阶段开始。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合作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合作能力
4、在成功体验中强化合作精神
️、懂得感恩,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1、通过说谢谢,布下感恩的种子
2、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等待
3、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
4、创设感恩的重要仪式
️、尊重别人,嬴得更多尊重
孩子成长的过程,即是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的过程,也是体会自己为什么需要被尊重的过程,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对尊重的理解都不同,表达尊重的方式也不一样。1、尊重意识,从父母开始。2、孩子只有受到尊重,才会学会尊重别人。如果父母总是大吼大叫,孩子很快就学会用同样的语调回应大人,如果父母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腳,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理解尊重,从家庭开始
(1)尊重每个人的私人空间
(2)不要强行让孩子分享
(3)不要随便处理孩子的个人物品
️、搞笑大王,生活的调味剂
1、分阶段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2、教孩子掌握幽默的技巧
3、创造幽默的家庭氛围。
儿童期正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关键事情,一个幽默的人,不仅给别人带来快乐,更会让自己健康快乐,父母应该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他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积极乐观,释放无限正能量
作为ー个人,我们无力改变外部环境,当然也无法回避,我们只能帮助孩子积极面对,形成乐观的性格,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释放自身无限的正能量
1、转变思维,从消极转为积极
2、调整情绪,从悲观转为乐观
3、面对失败,从无助转为征服
4、对待缺点,从苛求转为接纳
5、不要担心完美,你永远也达不到它。
六、迈入小学,才是关键衔接。
️、利用“准备期”,迈好去学第一步。学习准备期,就是关键衔接期。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经常交流,保持良好亲子沟通。利用家访介绍更多孩子情况。配合学校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
️、小学前半段,重点关注三件事:呵护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提升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积累考试经验,掌握答题技巧才是关键。正确面对考试。态度比结果重要。进步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养成习惯,提升能力,塑造性格。
️、语文学习,先识后写。识写分流才是最大亮点。入学一个月识读是重点。培养孩子写字能力。
️、数学先数后算。生活中学数学,做到心中有数。帮孩子提高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孩子当老师。
️、英语先听后说。听说是学习重点。激发兴趣和动力。营造氛围,培养学英语的方法和习惯。
️、阅读如何才能“悦读”,放弃功利心,家长要爱阅读,创造条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一起购书,去图书馆看书借书。
️、家庭作业辅导:独立学习,先写作业再玩,认真学习习惯。方法和技巧。
️、让孩子学会感恩。零花钱,准备礼品,鼓励孩子共同参与。
、家校互动,助力成长。坦诚沟通,及时反馈,认真倾听,寻求支撑助力孩子成长。移动互联,实现零距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