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从容且充足的生活

        最近一直在探索时间管理的方法,在偶然的机会下,阅读了关于时间管理达人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最开始了解到柳比歇夫是在《小强升职记》里面,在谈到关于时间记录和统计的问题,作者推荐了一名时间管理的大佬——坚持56年如一日的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统计着自己的时间,并坚持每周、每月做复盘,分析自己的时间支出,并做好下一阶段的预算或者说是未来的长期及短期规划……

        在《奇特的一生》一书结尾,作者写到“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是,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我理解的是只有拥有远大的目标,而且对目标足够坚定的人,才能坚持对自己的时间时间。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是做不到的。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觉得“时间统计”这件事本身也会花掉大部分时间,而且就连柳比歇夫也是经过了自己多年的实践和完善最终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他“离开后就无法正常生活”的好习惯。但事实上,柳比歇夫的的确确是通过这些方法节省出了自己的很多时间,将时间质量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在百度百科上检索“柳比歇夫”,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既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又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乍眼看来,这些title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性,好像都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而且一般而言,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能有如此成就已堪称大家。但我们的主人公柳比歇夫非但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都有不俗的成就。更令人羡慕的是,他的爱好以及日常的休息时间也并没有因为要完成这些事而受到压缩,相反,他健健康康地活到了八十二岁,甚至在最后的几十年里,他的工作精力与思维效率仍有增无减。

        人的行为远远超出一般职责的范围,才能成为英雄。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柳比歇夫,相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很难将从他那儿学到时间统计方法一直坚持下去并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而沮丧。至少我们知道了只有时间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财产,珍爱生命最本质的要求就是珍惜时间,因为生命也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不能老是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应当正确利用工作时间。从时间中去找时间,要生活得充足且从容。

        结合最近看的时间管理的相关书籍以及自己对生活态度的一些追求与反思,想要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

1. 有目标、有计划。书中有谈到:“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而合理的计划则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就像是下棋一样,只有当我们心中有全局时,方能不急不躁、从容应对。

2. 适量安排,日日清。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之前在准备保研和法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天都给自己强制规定了很多任务,比如法考视频要刷完十几个、专业书要看几十页……结果每天都很难完成,或者就是为了看而看,结果非常低效。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每天早上写清单的时候都会先根据前一天的情况预估自己今天的状态和工作量,设定一个自己基本一定能完成的基础量,这样做的效果就是没有了被时间压迫的感觉,反而轻轻松松地效率更高;同时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整个清单事项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也会增进自己的自信心并缓解自己的焦虑感。

3. 劳逸结合,拥抱生活。在阅读《奇特的一生》一书时,我一边惊讶于柳比歇夫取得的各项成就,另一边也非常羡慕他并没有因此而丢掉自己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时刻都身兼着不同的角色,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家里,我是子女;在社会,我是一个拥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而学习或者工作只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生活,我们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强健的体魄;需要心灵、情感等的平衡满足,我理解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思想“中庸”也大概是这个道理。而回想我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在应试教育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还一直愚蠢地认为除了学习的一切事情都是对时间的浪费,因而现在的我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兴趣爱好,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不学习的时候能干什么。但现在的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开始用“九宫格”平衡自己的人生,在完成基础的学习工作量之余,不会想要将时间浪费在手机上,而是会去看看专业以外的“无用之书”;或者约上朋友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火锅;或者去健身房酣畅淋漓两小时;亦或是去学校周边踩踩点拍拍照片……反正日子算是过得充足和自在,而且也并没有出现我之前预想的会没有时间学习看书等问题。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方法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因此在我们认识时间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之后,还是要依靠自己态度的转变和行动的实践,发现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术,做时间的主人,从而拥有从容且充足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拥抱从容且充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