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笔记——(子类)对象创建时的内存布局及子类访问成员的规则

class GrandPa { 
	String name = "大头爷爷";
	String hobby = "旅游";
	int age = 70}
class Father extends GrandPa {
	String name = "大头爸爸";
	private int age = 39;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 
	String name = "大头儿子";
}
public class ExtendsThe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n son = new Son();
		System.out.println(son.name);//返回就是大头儿子
		System.out.println(son.getAge());//返回的就是 39
		System.out.println(son.hobby);//返回的就是旅游
		System.out.println(son.age);//报错
	}
}

当执行这行代码时Son son = new Son()

  1. 代码执行到Son这个位置时,首先在方法区中加载Object类的信息,再加载Grandpa,Father类的信息,最后才是Son类的信息。
  2. 执行到son这个位置时,在栈内开辟一个内存即son变量,用于存放对象的地址。
  3. 执行到new时,在堆中开辟一块内存,分别存放父类和子类的成员变量及成员方法。
  4. 最后再将堆中开辟的内存的地址赋给son变量。

当父类和子类有同名成员变量或方法时,按以下规则访问:

  1. 首先看子类是否有该成员,如果子类有这个成员,并且可以访问,则调用方法或者返回变量
  2. 如果子类没有这个成员,就看父类有没有这个成员,如果父类有该成员,并且可以访问,就调用方法或者返回变量
  3. 如果父类有该成员但不可访问就直接报错,不会继续向上级父类查找。
  4. 如果父类没有该成员就继续找上级父类,直到 Object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