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政课程的角度看新时代新高考的新变化

2021年11月4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关于小学、中学落实核心素养,协同育人谈高考变化的会议,并做了《从思政课程的角度看新时代新高考的新变化》的交流,此次交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高中政治学什么。2021年秋季新疆开始使用部编版的新教材,主要学习四本必修和三本选择性必修。新教材根据变化发展着的世情、党情、国情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增添和删减,其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的内容是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的角度,科学的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在政治课堂上,我们会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会分析时政热点,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件,内容或许很严肃;有时候,我们也会调侃美国总统竞选,奥运会乒乓“人间止藤片”讲述民族精神,甚至直击社会热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容也非常具有趣味性;有时候,我们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研究《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的远景目标》,研究的问题或许很“高大上”;有时候,我们也会研究疫情使口罩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为什么冬天的西瓜比夏天卖的贵的“接地气”的问题。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逻辑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内容和创设的情景越来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是一门紧跟时代步伐,理论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的学科,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

        二是高考政治考什么。以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政治试题为例, 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彰显国家意志,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了高考育人功能。例如12题没有考近几年比较热的曲线类,而是通过推导题的方式呈现。以国际经济为情景,结合通货膨胀、汇率等基础知识,考查政治学科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难度比较大。14题的情景来自于政府工作报告,这也充分的体现出政治学科“无事时不政治”的特点。这道题既有经济学术语财政赤字率,又采用图表的形式,设问落脚点是积极地应对办法,注重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题情景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FDI逆势增长的原因,这道题的时代背景特别强,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经济都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是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这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这道题可以更加明确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凸显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坚定“四个自信”。16题特别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主体是高一学生,对应的知识是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中学生有哪些权利和哪些义务,什么是公民的责任,什么是政府的责任,这道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新时代的新高考更加注重于解决问题,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学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科书。第40题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和关于进京“赶考”的谈话为历史背景,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和文化作用的知识思考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引导考生从百年党史中正确认识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密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道理,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总体而言,试题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提升,选材立足时代,直击重大时政热点,依托新情境、新材料,充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主题,突出建党100周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注重强化对基础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试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时代的新高考出现了新的变化。材料:由背景到情景,由假情景到学生可能遇到的真情景;知识:由被证明到被运用;问题:由假问题到学生可能遇到的真问题;答案:由封闭到开放;目标:由“做题”到“做人做事” ;立意:由“解题”到“解决问题”,而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高考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就是“一核四层四翼”,成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这对引导教学和高考综合改革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昭示着高考命题和评价的新规程、 新标准已然确立,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标志着高考内容改革进入新赛道,开始了新赛制。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这是核心也是根本任务。“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内容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其中必须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确定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高考需要学生掌握四种能力,即解读和获取信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从哪里进行判断与选择、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提取记忆的能力——答什么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阐释评价的能力——怎么回答、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如何答得最好。高考也进一步加强了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转变,进而培养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同时,学科素养的问题情境必须选择能够体现出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问题情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凸显出价值和信念,这也是政治学科要达到的最高层次,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总之,高考已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转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主要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关注学科主干内容;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之间,又包括不同层面、纵向之间的综合;以必备知识为例,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个知识网络之中。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尤其是政治与语文、政治与历史等学科间的综合。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高考命题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高考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考查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学生进行新颖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当今高考是开放的高考,死记硬背很难得高分,高考命题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发挥“以考促学”积极导向作用。

        高考,不仅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更是一次思想者的旅行,触及的是试题所承载的立意之魂,遇见的是思维所凝聚的逻辑之美,惟有凝魂聚美,方能不虚此行; 

      备考,不止低头拉车,用力读背,更需抬头看路,只有深明厚重之意、提升思维品质、立足逻辑素养、博览风景,往里扎根、细水流深,方能体验向上生长的力量,享受静待花开的美好!   

        三是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在育人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学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这些都表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要更深入、更有的放矢。习近平同志在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紧密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目的就是从小开始逐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从而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加强联合大教研理顺机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的隔膜,搭建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微信、QQ、钉钉等平台促进小初高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2、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六种素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同时要坚持“八个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3、用好《学生读本》学生读本是新时代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一体化设计学习目标、内在逻辑,内容安排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较好实现了不同学段间的有机衔接。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我定会坚守内心最深刻的宁静,守望最美好的教育理想,拥有一份物质无法衡量的快乐。思政课教师没有老教师,永远都是新教师,我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思政课程的角度看新时代新高考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