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谈谈《凉州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王之涣的《凉州词》,尤其是最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写尽无限的乡愁离情,成为千古名句。然而从地理科学的角度‘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是一种地理现象。古代凉州的地理位置在今甘肃武威,武威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重要地理分界的乌鞘岭就在武威辖区。我们知道中国因为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除了云南、贵州、四川大凉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其他季风区都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携带大量水汽进入,在太平洋季风西进内陆的过程中,水汽不断消耗,再加上受到太行山、阴山、贺兰山的阻挡,到达甘肃已经很微弱,太平洋季风能影响到的最西极限就是乌鞘岭。乌鞘岭以西的河西走廊地区由于没有季风影响,加上深居内陆,空气中水分含量极少,所以气候干旱少雨。玉门关大概在今敦煌北部,这里的气候更是干旱到了极点,玉门关四周群山环抱,西北有阿尔泰山,南部有青藏高原,都阻挡了暖湿气流,所以不仅是太平洋季风影响不到,连大西洋暖湿气流和距离更近一些的印度洋西南季风也无法到达,因此“春风”,也就是夏季风真的吹不到玉门关了。

由于河西地区是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位置,所以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河西地区的治理,尽管玉门关地处边地,气候恶劣,但仍然要派兵驻守。这些士兵在苦寒的边地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又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远离家乡,不能和父母妻儿见面。古代通讯不发达,他们去戍边就意味着和亲人永别。可是这些士兵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如今的边防军人也一样,他们不是不想家,也不是不知道从军的路上很多风吹雨打,可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勇敢的牺牲了小我。正如一首歌里唱“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古往今来都一样,一批热血青年怀着一腔豪情壮志去从军,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兵要忍受的不仅仅是每天超负荷的训练,更折磨人的是常年在荒无人烟的边地无人交流,远离丰富的现代化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独,更不用说战争爆发时多少战士用血肉之躯去挡住敌人的枪口。所以古代有那么多边塞诗,今天仍然有那么多歌唱军旅生活的歌曲。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谈谈《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