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电影中人性的那些思考与分析,走入电影中的心理学

当我们看一幕幕生动有趣的电影时,电影中发人深省的剧情,美好的画面体验,和带着无限回味的内蕴都让人触发更多的思绪,而对于电影中的心理现象以及心理谜题,有怎样的有意思的点呢?这不得不提及魏知超所写的《24帧心理密码》,它带给我们走入探索探寻电影的奥妙,抽丝剥茧,剖析电影人和观众的诸多心理样态

对此,我们跟随这位心理学博士一起看看有哪些启迪?

一、从故事里去看见创作者内在的心理情结

当我们从电影中去看见故事人物的内在模式和感知,当多篇故事都有某个规律时,我们从中看见的那个内在情结,隐约推衍出创作者的心理情结。而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在读懂电影,读懂导演,亦或读懂我们自己,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情节里,去探索自我内心的那些伤痛或未被满足的期待。

在这份期待里,我们去看去觉知去触发,就像在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PESD)里,从很多个片子里,看见那些有个少年很受伤,并沉浸在创伤体验中难以自拔,去陈述半部好片形成的可能,而最终去让我们理解创作者内心那个少年的内心伤痛,从PTSD的“强迫性”和“裹挟性 ”里,反复回忆创伤体验,不受意志控制,同时沉溺在悲伤抑郁的情绪中走不出来,而这些让很多个片子成为了半部好片。

作者透过片子中多流露的,去看见原本故事的讲述者在故事中少年遭遇创伤后,变为了亲历者和故事中角色合二为一,然而这将不再维持原先的叙事中抽离的状态,也让情节的处理变得不再节制,也因此让片子失去了一种更为平衡的度。

二、 从内在守密的孤立感到在人群中的感知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呈现众多元素并让观众从中探索到自我内心的一种方式或载体,在对于作者提及的守谜者心理,则让有些故事里那些守密者呈现在我们眼前,比如说在《饮食男女》里父亲心里憋着的关于不伦之恋的秘密,《色.戒》里王佳芝对易先生情感和自己身份的秘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俞秀莲的爱,《断背山》里恩尼斯对同性恋的思念,等等,这些都以某种守密者的方式呈现,而这些让我们看见什么呢?

在对于秘密折射的理智与情感冲突,还有因为长期心怀秘密,而不得不在内心倍感鼓励,这种孤立让自己身处人群而格格不入,一种喧嚣中的孤独,所以作者会说这是守密者最突出的精神:孤立感,一种各个不入的孤立感。

这让我们和每个人内在所感受到自我在某些情境或感知中所体味的那种孤立感,产生共鸣,也正因此,反而会和创作者所创作的那些片子里的疏离与孤独,有着一种从灵魂深处的牵挂,就像是看着内在的自我的特质在片子中被描摹出来,勾勒出来,不自知间触碰到柔软的深度自我。

而从这些细腻的情绪或感知里,我们何尝不是在一边去试着被看见被疗愈,而这个过程中,故事和创作者,以及欣赏者,各自有了属于自己的领悟和看见。

三、走出戏里人生,打破内在框架走入真实世界

在电影里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从电影人物中去看见被自我限制的框架,试图去从中看到那些身处其中的自我内在的局面,走入真实的世界,这在描述关于假戏真做的脑科学中,提及为何演员会越来越像自己扮演的角色给出的一些答案,书中提及言语的自我意识会因为他们的角色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看戏,而演戏的人,则是要将自己放入其中去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如何进入之后再出来,就像是模拟了一个我们在从入戏到出戏的过程,而入戏后再出戏,很多时候却也同样难的多,正如说表演是压抑了内在自我,从而让那个要表现的自我呈现出来,而真实的自我被压制,那么当戏拍完后,如何将真实自我恢复,这个过程,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而我们每个看戏人,从中何尝不是触及到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这人生就像我们走入戏中的戏局,不自知的在其中浮浮沉沉,而不去觉察自省,就无法从那些如戏中的迷局中回到真实自我的看见,所以看戏也罢,自我真实人生也罢,都是在逐步的去看见真实自我,并了解自我的途中。

24帧心理密码》让我们从电影的剧情中,心理的分析中,去看见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的心理谜题,从探索中看见内在自我触发的感知,从而领悟精彩的真实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电影中人性的那些思考与分析,走入电影中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