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霸王为何输给市井混混?——有本事的人未必有能力

1997年,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的一位教授曾经向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一个问题:

“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任总的回答则出人意料:

“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不是CEO,没有企业需要管理,也没有人才供我们调配。那么任正非的这番话对我们到底有何启发呢?

“人才”意味着智慧、知识和一切需要努力和勤奋得到的尖端信息和稀缺资源,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本领和才能;而“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就是我们对所掌控的社会资源,以及对自我才能的合理运用和分配,即扬长避短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质是一种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能力,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有清晰的了解,取长补短、进退有度。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或盲目自信,或妄自菲薄,没有抓住机会,也许最后就只能恃才而叹,埋怨上天不公了。

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我就从自我领导力的角度对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简单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对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点思考。

01、霸王败北,自食恶果:缺乏忧患意识、虚荣心强又承受不了失败的人,即便拥有令人艳羡的才能,也终将被自己的自负和自尊打败

鸿门设宴,却优柔寡断——祸莫大于轻敌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设下著名的“鸿门宴”。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来掩护刘邦。席间项庄几次示意项羽都无果。刘邦乘机入厕,在樊哙等掩护下逃回大本营。

项羽明知道刘邦和自己争夺咸阳,是竞争对手,如今鸿门宴局已设,刘邦这块鱼肉,眼瞧着都要送进嘴里,却仗着自己“本领大”,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放了他条生路,给自己的帝王大业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忧患意识”。如果此时项羽能够斩杀刘邦、永诀后患,恐怕历史就要被完完全全地改写了。

② 设都徐州,却放刘邦在汉中——被虚荣迷惑的双眼

鸿门宴之后,刘邦遁走,项羽得以顺利入主咸阳,并充分显示了要在西楚称王的野心。这时候天下为项羽马首是瞻。有人曾劝项羽定都咸阳(即关中),项羽却脱口而出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老子现在功成名就,不回老家显摆显摆,就好像在漆黑的夜里穿着华丽的衣裳在外行走一样,根本没人能看见呀!

关中曾是秦、周两大帝国之都,论位置、资历、条件那都是极好的,可项羽偏偏要搞一出“衣锦还乡”的好戏,硬是要把首都设在遥远的老家彭城(徐州),生怕乡亲们不知道他有点本事似的。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宿敌放到了帝国之都的旁边——汉中,这不是明摆着给刘邦东山再起的机会吗?

果然,后来刘邦在汉中暗暗反水,出关直捣黄龙,干掉三秦将领,一路直逼项羽老巢,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这就是典型的“矜功自伐”。有一点才能和本事,就恨不得全世界都把自己当大神一样供奉着、膜拜着。放到现在,就是一天到晚都在社交网络晒岁月静好,并以点赞和评论数的多少作为人生目标的典型。

我们每个人都不甘平凡,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金字塔尖的人物,受到众人的喜爱和追随。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本末倒置。千万别在追求不凡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③ 妄自尊大,以自我为中心——矜功自伐终失民心

灭秦后,项羽仗着自己功高位尊、实力强劲,就自封为西楚霸王。他将秦帝国好不容易统一了的中国又重新分割成了了十八路诸侯。没有按各将领的战功大小,也没有按各诸侯的军事实力进行分封,而是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进行分封。其中最具实力的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又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让这三个人镇守秦国的故地。

汉中这个地方,是秦放逐囚犯的地方,荒蛮枯槁,毫无生机。而汉中将士多为山东人,当然谁也不愿远离家乡到这个荒蛮之地。项羽的分封模式引来了各路诸侯的强烈不满。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帝王获得江山以后一贯的做法。可是项羽在战争局势还不明晰,皇帝位置都还没坐稳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地要把有实力、有能耐的将臣都赶到贫瘠的偏远之地,就彻底暴露了他的浅薄和自负。但凡他能够合理地分封领地,诸侯们也会因为得到了该有的赏赐而臣服于他。

④ 四面楚歌,霸王自刎——被无用的自尊拖垮的一生

《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了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兵败后,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项王悲歌慷慨,情难自已,当下作诗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确实动人,但我觉得自刎这事确实暴露了项羽最大的弱点。

其实在刘邦追打项羽、二者正面交战的时候,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连偷袭都会被项羽反戈一击。在当时的天下,打仗对于项羽来说,是一件他称第一便无人敢称第二的事情。但凡他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总也一天也可以卷土重来,重得霸王之位。

然而项羽这家伙,心气太高,承受不了失败,自刎于乌江,还觉得自己特悲壮。这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承受失败的案例。

02、一介莽夫,成帝王之材:懂得韬光养晦、擅用人脉、不怕丢脸并持续思考和进步的人,即使起点低也能在冷眼和磨难中成长

被扔汉中,自得其乐——隐藏野心、卧薪尝胆的胸怀

项羽把刘邦丢到鸟不拉屎的汉中,刘邦却屁都不放一个,不仅不反抗,还自封其路,告诉项羽,“我刘某这辈子就呆在这了,您呐,就别管我了!”其实暗地里默默地养兵蓄力,一直在等待时机。这样的刘邦特别像班级里那些成天喊着“没学习没复习”的尖子生,都是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疯狂复习,装出一副“不小心”就考了九十九分的样子。

在项羽眼里,刘邦这个混混不过就是个怂包,没受过教育,也没什么骨气,根本不足为惧。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刘邦只是表面装乖,却在背地里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

这就是典型的“大智若愚”,不到关键时刻绝不出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被人看轻也好,被人嘲讽也罢,这一时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② 巧得良将,爱才惜物——能力不够、人脉来凑的眼界

如果说项羽是个将才,那么刘邦就是个帅才。

他手下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个人物,各司其职、才尽其用。萧何负责后勤保障,张良运筹帷幄,是个难得的军师,而韩信则是一员打仗的猛将。虽然刘邦自己是个干啥啥不行的草包,但他从不突出自己还善于用人,这一点绝对是他致胜的法宝。

俗语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人脉是我们行走社会不可缺少的关键,即使自己有本领、有才能,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而像项羽那样唯我独尊的想法更是不可取。多交朋友,懂得依靠人脉做事,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过河拆桥”、“鸟尽弓藏”那一套还是免了。以真心待人,朋友才会以真心相助,好友、同僚之间只有互相协助、互相成就,才是理想的“用人之道”。

③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不怕丢脸、厚颜无耻的市井智慧

项羽是根正苗红的楚王后代,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

刘邦从小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沾惹了一身市井气息,耍无赖的本领却也是项羽这个正人君子所奈何不了的。鸿门宴的逃跑,被扔汉中的默许,都是刘邦放下脸皮,暗自蓄力的开始。

刘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认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刘邦就是靠着这股洒脱不羁的江湖气、能屈能伸的帝王气,把项羽逼死,成就了自己一番千秋伟业。这就是典型的“没皮没脸”却“百折不挠”的案例。面子是什么?真正能成大事的人,是懂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是懂得急流勇退、重振旗鼓。

03、有本领不等于有能力,对自己独特的才能进行合理的调配,懂得扬长避短、进退有度,才能成长为一个才尽其用的能人

我常常因为放不下自己那“宝贵的尊严”而不愿去做一些事,结果失去了很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也常常觉得自己有点才能就“恃才傲物”,面对各种规则我行我素,结果失败了还要怪罪于他人、怪罪于社会不公。

殊不知一个人有能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运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身段柔软地与这些规则和人物周旋。

自我领导力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人脉进行合理调配的能力。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懂得合理配置自己的才能才是核心竞争力。

从楚汉争霸的历史故事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也看见了自己与历史人物的相似之处。审视自己、明确自己、正视自己、了解自己,是生存之道的第一步。拥有了自我领导力,就拥有了掌控自我的能力。而人只有首先掌握了自己,才能领导他人,才能最终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神霸王为何输给市井混混?——有本事的人未必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