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六月六

    在很多地方性的民间节日里,六月六是很不起眼的,看起来也不太隆重。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真的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说它不隆重,是相比于其他的节日,不像春节那样盛大到普天同庆,不像中秋节那样合家团圆,更不像七夕节,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所熟知。甚至可能有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个节日。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它的重要,是因为它就像一座桥梁承载着一个梦想。

    我们老祖宗在那个以食为天的年代发明了所有节日,本质上都与“吃”有关系。春节的饺子,中秋的月饼,上元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四月八蒸小花,到了上到了六月六,只能吃烫炒面了。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这个烫炒面,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面基本上是代表面条。全国各地关于面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化系统,都带有着当地的特色。北京的打卤面,山西的裤带面,上海的阳春面,镇江的锅盖面……名字可以无限地列举下去。

我们这里六月六的汤炒面,根本就不是面条。他是当年新打的麦子,有时候还有大麦豌豆蚕豆等五谷,放在一口大锅里炒。等他们炒熟了我们叫它花子,这个花就是爆米花的花,这些炒熟了的粮食咬在嘴里可以作为零食,非常香,非常脆,小孩子把小手插在小小的罩衣口袋里,摸出一颗,放到小嘴里,然后歪起腮帮子,专心致志的咬咯嘣咯嘣地可享受了。炒好的这些五谷可不是用来当花子吃的,把他们摊在簸箕里晾凉了,等到太阳过了晌午,把西墙的阴影投到磨道上。大人就会推磨,有的人家也用拐磨。随着有节奏的脚步声响起,那些被磨碎了的麦子从两片圆圆的石头中间撒下来,那味道可香了,整个香气可能会弥漫整个院子,甚至飘到邻居家里去。

在推磨的过程中,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子也是可以参与的。在推的过程中大家非常起劲,有时候可以用两根棍子插起来推,如果有两个小孩,他就你追我赶的,身体前倾,边推边打嘴仗。大人则站在一边,等转几圈就朝莫言里放一点粮食。这所有的麦子都磨完的时候,大人要把所有的面粉都收集起来。然后拿出一张箩。细密的纱布,把那些推的不够细的豆茝子过滤出来,那些极细的稍微有一些黄色的面粉,就是我们要烫的那些炒面了。

烫炒面做起来也是有些讲究的,炒面之前要准备白糖做为配料,还要事先烧一锅滚开的水。

我小的时候吃炒面通常是这样的情景:早晨起来不做其他的早饭,洗漱完毕,全家人围坐在桌子前,每人面前发一个白瓷碗,里面放上1/3碗炒面,炒面上面放两勺白糖。我的奶奶把烧好的滚开的水用勺子舀到每个人的碗里,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拿起旁边的筷子,使劲地搅动着碗里的炒面。原本只有很少的炒面,随着开水的烫和筷子的搅动,它的体积会变大。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大碗炒面。这样的早餐很特别,没有稀饭没有菜,但每个人都低头很认真地吃炒面。因为奶奶会说吃炒面,接下来的整个夏天就不会怕热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吃食非常丰富,没有,在新粮食收下来的时候,进行如此有仪式感的用餐。同时我们现在有空调有风扇,已经不再害怕夏天很热。所以炒面越来越少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天是有很大意义的。她们会早早的起床,把自己手腕上的端午节就系上的花容线捋顺了。等一会奶奶就会拿出一把剪刀,这些花绒线剪下来,郑重其事地搓一搓,搓成一个团。然后他们拿着这个华绒线的线团来到院子里,让全家最有力气的那个人踮起脚尖,使劲朝屋顶上扔去。扔到高处并且停留在那里的时候,大家会说,这样可以确保被喜鹊看到。然后大人就开始各忙各的了。而孩子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他们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去观察这些绒线,看看有没有喜鹊把她们的花绒线叼走。有时候看到喜鹊从他们家房顶上飞过他们就特别兴奋。

放学之后去放牛或者割猪草,也会互相交流。他们想象着自己的绒线已经被喜鹊叼去搭鹊桥,等七夕那一天,牛郎织女将会相会,牛郎的孩子就要见到他们的娘……当然了,过了七夕就是团圆的中秋了,就可以吃上月饼,全都是开心的回忆了。

那个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年代,孩子们从来都坚信,我们都吃了炒面了,就再也不会害怕暑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六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