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返璞归真的生活典范,你最向往哪一款?(上篇)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住到乡村、山野中去寻找灵魂的归宿。这些人热爱自然田园,摒弃城市功名利禄的浮躁生活,回归自然、朴实的生活,慢享着当下,他们用自在的心,去诠释生活的美,让生命回归舒适、放松、喜乐的状态。


我们将分三期给大家带来八个返璞生活的典范,他们各有各的特色,看看哪一款能够拨动您的心弦,这样的生活方式你喜欢吗?


一.湖北夫妻两万块造土团小屋,回归自然生活,实现未来30年人生自由

网络图片

2017年,90后夫妇波波和小放,回到了家乡湖北广水。他们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就地取材,将粘土、沙子、稻草,搓成土球,塑成小屋。在这里,什么都靠自己做,春天育苗、夏天制皂、秋日种树、冬日做土炕……


波波说:“在城里我们要工作30年,才可能拥有自己的一套房。现在我们用了两年时间,造土团小屋,剩下的28年,我们就是自由的。”

网络图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击壤歌》几千年前描绘的场景,跟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像。一个星期可能花半天的时间管理菜地,一年四季大部分的食物,都可以自给自足了。


食物之外,一些日用品他们也都自己做,比如手工茶籽粉、沐浴露和肥皂。还会带孩子们用植物颜料,染自己穿的衣服。他们现在的存款大概就是几万块钱,没有赚钱的压力。大家很少注重打扮,几乎没什么成本。

网络图片

每天他们固定的工作时间是6个小时,大家轮流做饭,晚上坐在一起聊天、玩音乐,做一些即兴的舞蹈。他们这里的长期共建者加上波波父母,一共十个人,除去水电和建材,一个月的生活消费,大概就1000多块钱。


在这里,生活的秩序和轻重缓急,被重新梳理。波波说:“现在大家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变得越来越不谦卑。很多东西,大自然已经给我们了,我们唯一要学的,就是怎么去跟它相处,创造一种低耗能、不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东西。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幸福的东西。”


二、福建山里的抱团村,在山里养育后代

网络图片

从2015年开始七八个年轻好友相约从北京、杭州等大城市,搬到位于福州的北峰山的山上居住、生活、创作。有用传统大漆材料做艺术作品的90后雷禺和群生,做陶艺雕塑的嘉恺把全家都接来了山里,文文年初刚辞职搬来山居,何谐和剑斌夫妇已山居数年,尝试在山里养育自己的下一代。


他们住在同一座山里常常相聚,互相照顾,抱团群居,又相互独立。他们说,这种生活里很少会感到焦虑。山里这群人,看起来是群居,但其实也是建立了一种默契。在需要独处的时候互不打扰,需要陪伴的时候互相交流。

网络图片

群生对于这种状态做出总结:“最重要的是,我们彼此之间都是非常真诚的。”


雷禺和群生的院子是一个典型的福州老宅。房子是清末的旧居,房东是一个当地的木匠,以修缮代租金的方式租给了他们。在山里,打造一个花园完全靠就地取材。南边是工作室,七八点时,这里最是温暖明亮,他们在这里喝茶、开始一天的工作。

网络图片

对于山居和城市生活之间的区别,文文的感受尤其深。


“在北京几年,总想着可以先工作几年,再去做自己的创作,但在大城市仿佛永远要被推着走,总是不可能停下来。”


到山里后,她发现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的不方便。这座山里有电、有网、有小饭店、有快递的代收点。“重要的是,在这里,面对的只有自然和自己,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网络图片

前几年,她和大多数城市社畜一样,每个月将近四分之一的收入用来支付房租。生活在人群里,“不自然地就会买很多香水、衣服,看起来很合群。”


现在住在山里,她的物欲自然而然变低了,衣衫鞋帽够用就可以,化妆品香水这些,更加成了不必要的东西。除了买菜和水电,几乎完全不花钱了。

网络图片

感受到山居的美好后,年轻人开始在山里培育自己的下一代。何谐夫妇和嘉恺都有了自己的小孩,他们在育儿这件事上观点类似,就是让小孩自由地在山间成长。


何谐和剑斌夫妻俩,带着孩子,住在父亲何连二十年前修建的老宅。他们是中国美院的同学,毕业结婚后在杭州工作生活了一年。何谐从小随父亲在山里长大,在不断地商量、磨合后,两人决定一起回到山里生活。

网络图片

住在山里,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单纯的“野趣”,也不是隐居避世,而是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他概括人和山相处的方式,“它有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取一些;它有不足的,我们补充一些。”


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以后,则会感受到山居生活真正美好的部分。在山里,“陪小孩玩”的可以有无限种玩法,正如山可以有无限种变化。

网络图片

嘉恺本来就学雕塑,对空间很敏感,他觉得小孩需要自由地跑动、感受一些山的高低和空间的错落。他说“这是天然的美育。城市里像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盒子--公寓、商场、教室,小孩子长期待在盒子里,怎么快乐呢?”


一辈子那么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至于学校的教育,他们都打算让自己的小孩直接在山里的镇上读普通的小学初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返璞归真的生活典范,你最向往哪一款?(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