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栏其实是博主在复习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时候的笔记,所以如果是博主比较熟悉的知识点,博主可能就直接跳过了,但是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在这个专栏里面都会提到!而且我也一定会保证这个专栏知识点的完整性,大家可以放心订阅~# 基础IO
Linux系统下一切皆文件
#include
#include
// 复习C语言文件接口
int main()
{
FILE *fp = fopen("log.txt",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1;
}
// 文件操作
fclose(fp);
return 0;
}
这个文件在哪里创建?
我们实验发现,程序在哪里被执行,log.txt
就会在哪里被创建,log.txt
是相对路径。
就是在工作目录下创建。
cat
命令// 模拟实现一个cat命令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printf("args error!\n");
return 1;
}
FILE *fp = fopen(argv[1], "r"); // 打开这个文件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2;
}
// 读取文件里面的内容
char line[64];
while (fgets(line, sizeof(line), fp) != NULL) // 按照行读取
{
fprintf(stdout, "%s", line);
}
fclose(fp);
return 0;
}
三个自动打开的文件描述符,很熟悉了,不再赘述。
open
如果打开成功 — 返回文件描述符,如果打开失败,返回-1。
O_WRONLY
只负责写,如果没有这个文件,是打不开的!
我们带上O_CREAT
就能创建了
但是我们发现, 创建出来的这个文件的权限怎么是个奇怪的东西呢?所以,不像我们C接口创建出来的那么整齐
所以,光光创建是不够的!
一般涉及到文件的创建的时候,我们会传递第三个参数,表示权限。
如果这个文件已经有了
我们就使用两个参数的open就行了 不需要三个参数的,带上O_RDONLY选项 — read only
关闭文件:fclose
int close(int fd);
现在想要往里面写东西了。
用write
函数!
如果我们往已经有东西的文件里面,再写入一个短一点的字符串。
所以这个是不会帮我们清空文件的。
想要系统帮我们清空还要带上一个选项O_TRUNC
。
int fd = open("test.txt", O_WRONLY | O_CREAT | O_TRUNC, 0666);
这样才会帮我们清空。
那如果我想要往文件中追加呢?
把O_TRUNC
换成O_APPEND
。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 读文件的接口 read
read 的返回值我们到进程通信再说 现在我们先不关心
read是不会给我们加 \0 的
int
和FILE*
的关系FILE
是一个结构体,是C语言提供的。
C中文件相关库函数内部一定会调用系统调用! 那么在系统角度,认FILE,还是认 fd ? 系统只认fd
FILE结构体里面必定封装了fd!
// 文件描述符和FILE*
int main()
{
printf("stdin: %d\n", stdin->_fileno);
printf("stdout: %d\n", stdout->_fileno);
printf("stderr: %d\n", stderr->_fileno);
return 0;
}
yufc@ALiCentos7:~/Src/Review/operatingSys/Unit4$ ./test
stdin: 0
stdout: 1
stderr: 2
yufc@ALiCentos7:~/Src/Review/operatingSys/Unit4$
同样!先描述再组织!在内核中,OS内部要为了管理每一个被打开的文件,构建struct file{}
。
用双链表组织起来。
struct file
{
struct file* next;
struct file* prev;
// 后面的字段 ...
// 包含了一个被打开的文件的几乎所有的内容, 不仅仅包含属性
};
所以本质是存在一个数组的!
struct file* array[32]
所以fd的本质就是一个数组下标。
fd的分配规则是,最小的,没有被占用的文件描述符。
然后012是被打开的,这个很熟,所以下一个打开的文件就是3。
如果我把1文件描述符关了,然后打开一个文件,那么这个新打开的文件的fd就是1,这个很好理解。
所以原本要打印到stdout的东西会打印到新打开的文件中去。
// 输出重定向
int main()
{
close(1);
int fd = open("log.txt", O_WRONLY | O_CREAT | O_TRUNC);
assert(fd >= 0);
printf("fd: %d\n", fd);
printf("hello world!\n");
fflush(stdout); // 不加这个是没有输出的
close(fd);
return 0;
}
这里fflush(stdout)
其实没有刷新屏幕,其实刷新的是log.txt
,因为里面文件描述符是1,而现在1不是显示器,而是log.txt
。
至于这个代码里面,为什么如果不加
fflush(stdout);
,会没有输出因为重定向到文件里面,磁盘文件是全缓冲的(第三节复习缓冲区的时候会讲),所以
printf
之后在缓冲区里面,所以没有输出,然后按道理来说,程序结束会自动刷新,但是你都close了,肯定就刷新不了了。所以要不不加close,不用fflush也能有结果
加了close,那么fflush也要加,不然结果被close清理掉了
输入重定向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重定向不是这样实现的!我们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利用了文件描述符的特点而已。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的不用关闭别人的,也能完成重定向呢?肯定是有的!
记住:最终想要输出到哪里,哪里的fd就是第一个参数。
oldfd
不是有效的文件描述符,则调用失败,并且newfd
未关闭oldfd
是有效的文件描述符,而newfd的值与oldfd相同,则dup2()
不执行任何操作,并且newfd
。至于为什么,我们上面那种先close
的重定向方法,最后close
之后,就不能成功重定向,而左边代码的方法 没问题。
这其实是dup2的一个特性,涉及到缓冲区的概念。
缓冲区在哪里?我们写一个代码看看。
这个代码分别调用了C语言的输出函数和系统的输出函数,打印一句话。
// 缓冲区
int main()
{
// C语言
printf("hello printf\n");
fprintf(stdout, "hello fprintf\n");
const char *s = "hello fputs\n";
fputs(s, stdout);
// 系统调用
const char *ss = "hello write\n";
write(1, ss, strlen(ss)); // 写到fd=1的文件上->stdout
fork();
return 0;
}
我们先把现象解释一下:
首先
write 只打印了一次 其他的打印了两次
为什么?我们下节课再讲!讲清楚之后,我们可以也可以回答一些尚未解答的现象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现在来解释!
关于缓冲区的认识:
一般而言,行缓冲的设备文件 – 显示器
一般而言,全换从的设备文件 – 磁盘文件
所有设备,永远都倾向于全缓冲! 缓冲区满了才刷新->需要更少的IO操作->更少次的外设访问->提高效率!
当和外部设备进行IO的时候,数据量的大小不是主要矛盾, 和外设预备IO的过程才是最耗费时间的
其他刷新策略是,结合具体情况做的妥协!
为什么fork()
之后拷贝一份?
如果向显示器打印,刷新策略是行刷新,那么最后执行 fork的时候,一定一定是函数执行完了 && 数据已经刷新了
如果对应的程序做了重定向,本质是向磁盘文件打印 — 隐性的刷新策略变成了全缓冲!此时代码的已经没有意
义了,所以fork的时候,函数执行完了,但是数据没有刷新!现在数据在,当前进程的C标准库中!
这部分数据,属不属于父进程的数据?肯定是的!fork之后,父子各自执行自己的退出。进程退出是需要刷新缓冲区的!
那么现在的一个问题,刷新这个动作,算不算“写”?算的,从缓冲区刷新出去,相当于写到显示器里
此时会有写时拷贝!
所以!C的接口会出现两份的数据!
int main()
{
// C
printf("hello printf\n");
fprintf(stdout, "hello fprintf\n");
perror("hello perror"); // stderr
// 系统调用
const char* s1 = "hello write(stdout)\n";
const char* s2 = "hello write(stderr)\n";
write(1, s1, strlen(s1));
write(2, s2, strlen(s2));
// C++
std::cout << "hello cout" << std::endl;
std::cerr << "hello cerr" << std::endl;
return 0;
}
这个代码直接运行,肯定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重定向一下呢?
1,2都是显示器文件,但是他们 两个是不同的显示器文件! 我们可以认为,同一个显示器文 件,被打开了两次!
一般而言,如果程序运行有可能 有问题的话,建议使用stderr来打 印! 如果是常规打印,建议用stdout 打印。
然后区分之后,我们可以这么运行,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分开打印到文件里面去。
可以理解成,把fd为2的放到err.txt里面去。
另外cat还有一个用法:
cat < log.txt > back.txt
这个表示,把log.txt的内容交给cat,cat准备向显示器打印,但是此时再次重定向到back.txt上,所以最终就是,log.txt的内容完成一次拷贝到back.txt上!
学习文件系统要掌握的背景知识:
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被打开的文件,那们有没有没有被打开的文件?当然存在,在磁盘里 2. 我们学习磁盘级别的文件,我们侧重点在哪里呢?
单个文件的角度 — 这个文件在哪里?这个文件多大?这个文件的其他属性是什么? 站在系统的角度, 一共有多少个文件?各自属性在哪里?如何快速找到?我还可以存储多少 个文件?如何快速找到制定的文件?
如何进行对磁盘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存储,又来支持更好的存取?
所以,我们先要了解磁盘
磁盘具体构造,寻址方式,可以看看以前的课件/ppt。
一个重要概念:虽然磁盘的基本单位是扇区(512字节) 但是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磁盘进行IO的基本单位是:4kb
为什么?
一个block放不下怎么办?
在data block中,不是所有的datablock只能存文件数据,也可以存其他块的块号!
我们通过索引找到一个块之后,可以通过这个块继续找到下面的块这样就解决了要存大文件的问题
找到一个文件的步骤:inode 编号 -> 分区特定的bg -> inode -> 属性 -> 内容
现在的问题是,inode编号是怎么得到的?
在Linux文件属性中国呢,是没有文件名这个东西的。
- 在一个目录下,可以保存很多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名是不能重复的!
- 目录是文件吗?是 -> 所以目录也有自己的inode,也有自己的datablock!
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是存在datablock里面存的!
datablock里面存了:文件名和inode编号的映射关系!
下面我们要回答三个问题:
为什么删除总比拷贝快很多?因为删除的时候,不用把内容这部分东西真的删掉,只需要把位图标记改了就行了。
所以,删了的东西能恢复吗?肯定是可以的,只是我们不会而已 我们只要找到原来的inode,找到磁盘的位置(删除日志)只要它还没被覆盖就一定能找到。
一道面试题:
为什么还有空间,但是一直不能创建文件呢?可能就是因为inode申请不下来文件无法创建。
如果创建出来,也只有个文件名没有inode这个时候一写就会失败,一写就会失败的,无法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