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序位》之关于收养

收养

问:我是收养中心的-名社工,经常要处理“孩子应该被收养还是应该留在孤儿院”这一类问题。我们还要处理出了问题的收养家庭。有没有对我们有帮助的系统性指导?

海灵格:如果孩子不能够由自已的父母抚养成人,那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通常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很密切。如果他们能收养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万一情况有什么变化,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也比较容易。如果孩子的祖辈都不在人世,或者祖辈不能接受他们,那么下来来的选择常常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仅仅在家族中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收养才最后纳人考虑的范围。

根据我处理这类家庭的经验判断,决定性因素是养父母的意图。如果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为了孩子的利益,那么收养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养父母真正考虑的常常并不是孩子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很常见的就是,他们没有孩子,想超越自然给他们设下的极限,想让孩子把他们拉出失望的泥潭。这种情况出现时,付出和接受的基本流动以及关系中的法则在他们开始之前就已经被搞乱了。父母只能期望接受他们行为的后果,而孩子也将会受苦。如果一对伴侣收养一个孩子是出于自己的需要,不是出于关心孩子的开心快乐,那么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他们会悍然地把孩子从亲生父母那边带来。在系统中,这相当于一种偷窃孩子的行为。因此,将会在家庭系统内引起严重的负面后果。是什么原因让亲生父母把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并没有多大关系,养父母常常会付出等值的代价。例如,因为错误的理由收养一个孩子之后,养父母常常会离婚。伴侣的栖牲是为了从亲生父母那里抢走他们的孩子所作的补偿。在我处理过的那些家族中,由十不恰当的原因而收养孩子的结果包括有离婚、生病、流产和死亡。在最具破坏性的形式中,这种动力可以表现成养父母的亲生孩子中会有人生病和自杀。

养子怨恨他们的养父母,对养父母给他们提供的一切嗤之以鼻,这些情况也不罕见。

在这样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养父母从心底里认为朽己比孩子的生分父母要好得多,而孩了也许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要站在自己亲生父母一边。

有些时候,生身父母把孩了交给别人抚养时,并非是迫不得已的。那么,孩子理所当然地会怨恨自己的父母,而养父母却变成了替罪羊。如果养父母已经把自己。成了亲生父母,情况对他们来说就会更糟。如果养父母很清楚他们只不过足亲生父母的代理,那么孩子就会把自己己的负面情绪一直对着亲生父母,对养父母就会心生感激。这样对养父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对寄养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呢?

当养父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的利益着想时,他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内在景象:他们只是生身父母的替代者或代表,并不是真命天子。他们正在帮助真正的父母,帮着完成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有一种重要的功能。但是,作为养父母,不论他们是什么人,也不论他们做过什么,他们都是在生身父母之后到来的。如果这种法则受到了尊重,那么孩子就能够接受和尊重养父母。

治疗小组中有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分手了,很关心他们养子的监护权。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他把孩子摆在了他和他妻之间。我问道:“谁要收养孩子的? ” 他说是他的妻子。

我告诉他;“是的,为此她栖牲了自己的丈夫,在排列中,代表孩了的那个人突然觉得很虚弱,并说想跪下了。我叫他照着做,在他的亲生母亲被排在他身后的时候,他跪了下来。

后来他转身对着亲生母亲时,就觉得自己如释重负。我把养父母的代表安排在他的后面,让他们看清楚养子跪在亲生母亲前面情景。在观察的时候,他们也觉得自己破镜重圆了。

当孩子被收养的时候,明确区分父母之间的称谓是很有帮助。养子对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要明确地采用不同的称谓,例如,“父亲和母亲”和“笆爸和妈妈”。养父母不应该把收养的孩子看成“我的儿子”或者“我的女儿”。他们传达给孩子信息更应该类似于“这是我们收养的孩子,我们代表他的亲生父母照顾他。这一信息有明显不同的性质。

任何一种情况都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要点就是养父母要保持对亲生父母很深的尊重,并让孩子也十分清楚这种尊重。在多数情况下,养子保持用自己己原来的名字会更好,这样能让他清楚自己是被收养的。

问:如果孩子想采用继父或养父所起的名字,又怎么样?

海灵格:我建议要小心。孩子们能自觉地感受到养父母想要些什么,也会按照他们的愿望而行动。养父母必须认真观察,要弄明內什么对孩子有益,然后去做这些,不要让自己被自己的需求搞得心烦意乱。不要让孩子成为他们需求的代言人,好像他们的需求原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似的。当父母发现什么对孩子真的有益的时候,那么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会想要那些。在第二次婚姻里,继父的问题是很明确的:如果母亲尊重和尊敬亲生父亲,孩子将不会有什么问题。对继母也是如此。

问:当一方伴侣带着一个以前的孩子组成新的婚姻时,新的伴侣应该收养这个孩子吗?

海灵格:一般来说,我会劝你不要这样。这样并没什么好处,因为孩子会因此而必须否定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只要注视着那个孩子,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一个孩子否定肖己父母中的一方,是非常困难的。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名妇女绝望地打电话给我。她的养父正在弥留之际。她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心中对养父矛盾的心态。她想在他死亡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却义不愿意接近他。她说,很多年以前她母亲和父亲离了婚,然后嫁给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一直把她养大。我建议她跟养父断绝抚养关系。她犹豫了起来,说声谢谢,跟着把电话挂了。一段时间后,她又打电活给我,说她已经这么做了。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她能够一直陪伴继父,直到其人生终点。她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继父刚刚去世没多久。在继父身边,在这种情况下,她都能感觉到平静。她说,自己很清楚,她已经把某些东两恢复到原来的序位,在家庭中为重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问:我知道有两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和祖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全都遇难。他的舅舅和阿姨都只是想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孩子们和亲戚在一起虽然很重要,那岂不是意味着要他们两个分离?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就必须到寄养家庭中?

海灵格:不了解孩子和舅舅、阿姨的情况,很难妄下定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阿姨和舅舅毎人只准备照顿一个孩子,但是,这提示我,他们并不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美满,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责任。否则,他扪就必然会做一些事情,一起照顾两个小孩。除非有一些明确的可变因素,否则我会认为孩子们一起生活在寄养家庭中才会感觉到很开心。我经常观察那些儿童时期生活在寄养家庭中的人们 (或者是被收养〉,他们都有一些愿望,要照顾那呰被寄养的孩子,要收荞其他的孩子。这些出身干寄养家庭的父母,会把这些孩子照顾得很好,因为,他扪是把自己收到的东西传给下一代人。这是一种很棒的动力。

托巧斯:我们那个镇上有一对夫妇,他们没有孩子。他们多次乘飞机到发展国家,最终花了一大笔钱领养了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带回家之后不久,那个男人就精神崩溃,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月。我想,肯定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

海灵格:天哓得!看着孩子并这样想:“无论如何他们一定会活厂去的。”

托巧斯:我还有一个问题。我的一个朋友……

海灵格:(打断〉不,不,不!我刚才说什么?

托巧斯:无论如何这孩子一定会活下去。

海灵格:没错,但是那以前我说,“看着孩子,你是在看谁?

托巧斯:你真厉害。我是在看父母。

海灵格:他们不应泫期望得到的要比现实中有更多的好处。他们很淸楚自己的所作所为。

人们的行动常常让人大跌眼镜。

大约18年前,我处理过一个名叫彼得的人。他两岁的时候,母亲得了精神分裂症,把他往墙上摔。父亲带他忐看医生。医生检査之后觉得彼得的伤不太严重,便和他父母走进隔壁房间,让他自已一个人在那里等待。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医生来看望他。彼得说,直到现在他还记得那医生的眼神。他好像在告诉自己:“一定能好起来的。”这就成了他生活中让自己变得喏强的动力。你看,那个医生就做得非常好。他在看着这个孩子。

问:我的侄子现在跟着他的继父。现在用的名字也是继父起的。他现在的家庭和我哥哥及我们的家庭完全没有联系。我能为这个男孩做点什么事情吗?

海灵格:很难。当你认为你能够为他做些事情的时候,是因为你的心中有爱。如果你允许那种感觉在你自己的心中起作用,忍受那些要做一些事情的冲动,等待合适的机会出现,那么你就能为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也许要等几年吋间,这个合适的机佘才会自己出现。(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的序位》之关于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