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90%的困境 好好说话就能解决

前几日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朋友发了这样一段话:我常常因为自己说话的方式而大家不开心,想到从小我的妈妈总是这样跟我说话:每当考试时,她明明想让我好好复习,却说你不想复习,是不是等着考试去抄别人?再者,有人夸奖我时,她就会说:他根本没有那么好之类的……


在妈妈的这种话术的影响下,这个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也就形成这种“尖酸”模式,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也总会有一些困境。当然这里并没有刻意责怪妈妈的意思,只是在讨论不好好说话带来的烦恼,以及寻求方法去解决。


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毛病,比如,我的先生是一个喜欢晚睡的人,我习惯早睡。面对这种矛盾,我常常会说:你就不能早点睡吗?你是故意跟我作对吧?这样说的下场,十有八九就会吵一吵了。


那么,以上提到的矛盾和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说话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有的。


比如,第一个例子中,妈妈和儿子讨论考试复习的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妈妈说话的方式变成了一个是非题。听者似乎只能答是或不是。如果换成这样说:你可以先玩一会现去复习,或者是先复习一小时再去看会电视。这样就把是非题变成了选择题。


第二个我的例子中,我是带着指责和气愤对先生说话,其实仔细一想,关于生活习惯,并不能说我的绝对的好,他的绝对的坏。而我却给他贴了坏的标签,也主观地分出了我对他错。后来我换成这样说:我们的作息时间不同,该怎么想办法互相配合调整呢?你猜结果如何?当然是皆大欢喜啦。


我是如何懂得调整这些沟通方式的呢?是读《好好说话2》学到的。


去年读了《好好说话》,在1中,主要通过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维度展开,实用场景更多倾向于工作方面。《好好说话2》在去年的《好好说话》上,做了一些改观和升级,读起来更亲民了。为什么这样说?在这本书中,从改变、化解、提升、维护、拉近、理解六个维度来展开说话的精进方法。书中所提到的说话方法,不再仅限于工作场景,还延伸到亲子教育、朋友相处、亲密关系等各个日常生活面。


《好好说话2》是奇葩天团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邱晨、胡渐彪等人共同打造的说话手册。这本书对我来说十分实用,倒不是因为这些人是出了名的会说话的明星,而是因为这本书并不仅仅是教我们几句可以抄下来就用的语句,而是教会了我们好好说话背后的逻辑,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指导。

 

什么是授之以渔的说话逻辑?举个书中的例子:


领导或同事们常喊着要一起聚餐,结果喊了大半年也没成,怎么做才能落实这个聚餐提议呢?

常见的说法:“大家说好要聚餐的,可不许赖皮啊!”

更好的说法:“大家要聚餐的话,这周末或者下周末什么时候比较方便?想去哪种类型的餐厅?”

 

这个更好的说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把动机变为行动。在这个行动的引导下,可以精细到几个人去吃,吃什么菜等等,这样说了,聚餐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


这一套把动机变为行动的说话逻辑,不仅可以适用于聚餐,还可以用到工作、生活习惯等等方面。说到这里,想起昨日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要减肥的内容;她说希望减到生孩子前的体重。另一位朋友的回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准备花多长时间完成?这一句话,就是很完美地展示了把动机变为行动的表达。


怎么样,能学到这个逻辑是不是很棒?《好好说话2》里,这种方法特别多,只要读一两节,你就能学到不少。同时,在这些说话逻辑的延展讲解后,我们还可以举一反三,套用于各种场景和沟通之中。


而且,我在这本书中除了学会掌握好好说话的背后逻辑之外,还在说话方式中学到另一种东西,就是文字的更吸引人的表达方式。


书中有一小节叫“用戏剧感创造惊喜”。这一套说话的技巧是这样的:


1、你知道吗?

----提出某个眼前常见的困扰。

2、想象一下

----畅想问题已经被解决的美好情景。

3、其实你不必想象

----这时候,你就可以把你的惊喜抛出来了。


发现了吗?这一套模式,不光可以用到沟通说话的形式中,写一条文案或推荐一个好东西,同样适用。于是,我立马现学现用,用这个模式写了一条演讲课的分享。这个课是我非常喜欢的张家瑞老师的商务演讲课,内容如下:



总的来说,说话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在这本书中,虽说不能涵盖我们所有说话的困境,但是,当我从中学会了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之后,90%以上的困难也都能得到解决和改善。同时,好好说话的我们,也将变得更有趣可爱。



如同黄执中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说:语言,是我们的疆界,也是我们的居所,更是我们的牢笼。一个人的话语中,往往埋藏着他的思考与企图,情绪与欲望,包含着他对外界的猜测与理解,期待与恐惧。一个人的可能性,都在他开口之后的话语里。所以,要好好说话。那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90%的困境 好好说话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