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阅读叫“啃读”》读书笔记

      什么是“啃读”?

        顾名思义,就是一点一点像啃硬馒头一样反复啃。对于一些特别有价值又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书,就需要放慢阅读速度,反复阅读思考。

      啃读往往有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重点概念或关键句子、段落。

      第二层次,在书页的页眉、页脚等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疑惑、随想等,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段落或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批注。

      第三层次,读完一章,不断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内在的思路和逻辑结构,画出思维导图来,将文本内容结构化。

      第四层次,针对文本的核心概念或关键内容,或者想他人咨询、讨论、交流;或者查阅其他资料,展开主题性、研究性阅读。

      第五层次,阅读文章后,能写一篇内容综述,或者阅读心得。

        从对话论的角度看,啃读过程完成了三重对话:

        第一重,通过勾画、批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完成“人与知识”的对话,即个体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重,通过与他人交流、研究性阅读,实现“人与他人”的对话。

      第三重,通过批注、写作完成“人与自我”的对话,也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促进个体的反思,反思中促进个体生命智慧的成长。

      啃读类似与精读但又有差异。精读是相对于泛读而言,贵在精细深入,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啃读除了包含这一含义,也包含泛读、快读,不管读得快还是慢,只要领会要旨,就是啃读。正如邓拓所言:“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一种阅读叫“啃读”》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