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国学经典

第一部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曲则全,曲是指曲线,全是指处事周到,人要善于运用曲线的思维,才能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面面俱到,如果个性比较直,就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容易得罪人,这样的话就不能照顾全局,所以才会有委曲求全这一说

枉则直,枉是指纠正,把歪的东西矫正过来,这里我们通过历史的一个故事来说明:晏子对曾子说: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车轮是圆的,可是山上的木头是直的,没有弯曲的

良匠揉之,其圆中规,好的木工,把直的木头拿来加工,经雕凿过,这个圆刚好中规中矩,刚刚是一个圆圈,没有一点偏差

虽有槁暴,不复赢矣,木头的本身,虽有枯槁的地方,或者有暴节凸出来,或者是有地方凹下去,这两种情形都是木头的缺点,可是经过木工的雕凿,木工的整理,它就没有这些缺点,便可发出车轮的作用

故君子慎隐揉,就是说想要做一个君子,要谨慎小心,致力学问修养,一天一天慢慢地琢磨成器,如同木工做车轮子一样,慢慢地雕凿,平常看不出效果,等到东西做成功了,效果就出来了

这就是告诉曾子,人生的学问道德修养,不是一下做得好的,需要不断的去矫正,才能有所成就

洼则盈,低洼处才有空间,才能够装东西,就如第四章所讲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以及第十一章所讲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敝则新,敝是指旧的,人在求新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旧的结合在一起,因为温故才能知新,否则的话,人就会认为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只要是新的就是自己要追求的,就会导致喜新忘旧,就会忘本

少则得,多则惑,欲望越少,越容易的得到得到满足,欲望越多,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就会滋生出很多烦恼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前面的章节也提到过,一就是指道,所以得道的圣人就能够顺着道的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贵一身为天下

第二部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智慧;自伐是指自我表扬,有功劳的人爱表功,是人的常态,而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自伐,就如前面章节所讲的功成而弗居;自矜是指傲慢,傲慢的人是难以成长的,谦虚才能使人进步成长,获得成功

第三部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人之所以有祸害、有痛苦、有烦恼,就是因为想争取点什么,如果一切都不入心,那自然无争,自然就争不起来;综合上面这些道理,都是为了论证曲则全这一原则,只要诚诚实实的去践行曲则全的原则,就能够得上为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