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古诗文8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从8则上巳节的古诗文,看上巳节在先秦魏晋,以及唐宋时期的演变


说起三月三,很多人都知道,很多地方用荠菜花煮鸡蛋,此日吃,有清火明目的效果。又三月三,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草长莺飞,绿满山川,此时春衣踏青,春风贯袖,身心愉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农历三月三,有个古老的名字叫做“上巳节”。而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在文字记录之前,就已经存在。


上古和原始时代,暮春是春天温度比较稳定的一段时间,气温升高,河水涨流,万木葱郁,为了祈求丰收繁殖,增加活力,人们会祭祀春神水神,用郑重的方式,在水边祈祷和沐浴。这一些活动应该是由古代的祭司统领完成。

而到后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俗。人们聚集在水边,进行一年一度的去病祈福活动。

先秦诗经里有记录,春暮芍药花开的季节,郑国溱水和洧水边,聚集男男女女,手里拿着兰草和芍药,去往水边。在祈福的过程中,互生欢喜爱慕。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经《诗经·郑风·溱洧》

那溱水和洧水,何其清澈,那男男女女,都爱那河水丰盈,女子说,我们去看一下,男子说,我去过了,的确好多人,再陪你去一次,在河边快乐的嬉耍,男子将采来的芍药花给女子。

至少在郑国时代,去河边是一个集体活动,可能不限制在哪一天,但大家都等着河水春涨。祈雨祈福之外,可以用河水洗沐自己和秋冬的衣物。在不是家家都有井水的上古,对水的依赖是高度的。而春暮水温转暖,阳光明丽,正合适换季,在水中清理头上和身上的污垢,而兰草芍药有香气,更是古老防病的香草。

男女可以一起到水边,这已经是流传很久的民俗,而且可以证明正是生产力的落后和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许多人的生活和交往还很天然原始,男女的界限不像后代那么分明。这是普通民间的活动,男女互动天然朴实。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论语》

同样是春秋时代的孔子,写下的也是暮春的上巳节的祭祀和踏青。春天的衣裳做好了,成年人五六个,未成年人六七个,一起沐浴在沂水边,在祈雨台边,接受风和阳光的沐浴,歌唱而回。这也是集体活动,但是这有一个贵族的仪式是在祈雨台边。虽然热闹,但可以看到比民间的男女有仪式感。

汉朝的上巳节,已经形成在上巳之日去水边洗涤祈福的传统。官民都有。

魏晋时代,物质更为丰富,上巳节去水边,已经不需要借河水沐浴,反而是大家比试新衣裳的快乐的踏青,顶多在水边用香草洗手。贵族文士更是开拓了自己的天地,在园林中借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水流雅集和踏青,其中留下的诗赋以王羲之《兰亭集序》最为有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节录

说这次上巳节的集体活动是安排在会稽山的兰亭,是为了去旧迎新,祛病防灾的古老祈福。但来的人不是普通人,都是有名望的贤者。这座亭子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竹林和泉水。将酒杯放在流水间,大家按着顺序坐在水边,虽然没有乐器,但是拿到杯子就写诗咏叹春天,这已经足够感受春天的美好了。

这是贵族式的上巳节。当然这样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后世。


唐朝就成为皇帝和臣子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唐朝皇帝在这天江边赐宴,有时候在曲水,有时候是在渭水,有时候在灞河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唐朝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浩浩荡荡的人马来到渭水边,晴天丽日,在水边安排露天筵席,还有皇帝要求来的人都作诗,其实就是一项踏青娱乐活动,这是官方组织的踏青郊游,自然会有各种福利。吃,玩,礼物,很可能还发给一人一套换季的衣服。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唐朝·崔国辅

这一首诗是在灞河所做,一行人浩浩荡荡从皇城出发,走到灞河,去往水边的别馆,游览暮春的景色,百鸟翻飞,游鱼满池,绿肥红瘦,春雨降临。可以看到水边有祈雨佑丰年和人定胜天的含义。一看到春雨,他也立马拍皇帝马屁,这是君恩圣世,尧舜之治啊。皇帝出钱给群臣娱乐,君臣一体,在这美好的春风里陶醉吧。

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就是杜甫。


虽然皇帝此时不在曲水边,可曲水边的园林被达官贵族用锦帐围起来,那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的游春。无需要看她们有多美貌,只那些宫装打扮的侍女已经让人惊艳。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朝杜甫《丽人行》

这首《丽人行》写出了盛唐女子的那种明丽又秾丽的气质,她们不需要花朵衬托,她们就是暮春最华丽的花朵,身上是孔雀金麒麟的绣衣裳,腰肢婀娜,头上是累累花饰,端庄高傲。你不用想,那帐篷里更高贵的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是怎样一种华丽。

那么这热闹还显示在络绎不绝的户外膳食的递送上,驼峰,鲜鱼,御厨络绎往里面传送着菜肴。只听见里面笙箫并奏,外面车马拥挤。想进去拜见的人小心下马,丞相守在帐篷或者亭台外面,一脸倨傲。

杜甫虽然留下了盛唐女子那种绝代的华美,他的本质可不是歌颂。皇帝在上巳节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调节君臣关系,你这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就纯粹是炫富了。

不过上巳节在唐朝成为踏青的好日子。否则杜甫怎么会出现在曲水边,看到这种让他羡慕嫉妒加心烦的豪门宴呢?

所以普通文人也会在这天和三五好友踏青喝酒,喝下最后的春天。

唐朝边远山区更有着三月的踏歌和对歌。刘禹锡的在四川看到踏歌和对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刘禹锡《竹枝词》

这通常是春深春暮时节的民歌,如此大方清新嘹亮。至少在上巳节左右,那些山歌伴随着踏歌群舞是深深震动着刘禹锡的。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刘禹锡《竹枝词》

这一看就是民间歌舞的聚会,能够这样抒发感情的自然是传统三月的上巳节和踏青聚会。本地的人在这里一首接一首的歌舞,游子们是否怀念家乡三月人的热闹呢?


到了宋朝,上巳节不再是官方的节日。至少皇帝不再出面举行这样的集会。想来想去,没什么理由,一帮子儒家文化总结了唐朝灭亡的经验教育,一,不能皇帝有游玩的做法,小范围可以,不大肆宣传。二,杜绝奢侈。三,不给女性以擅权机会。因为上巳节一旦官方正名,女性就可以大方踏青,甚至滋生种种不可控的后果,比如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用这种方式和臣子结交,影响朝政。

但是上巳节和三月三还是要过的。

文人自然会有小范围的集会。有很多上巳节的诗。女性们也有踏青游园。但是那种集体水边的游玩和嬉戏就很难看到了。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后退,已经很难说明白。但是那种先秦乃至唐朝女性的自由,是越来越少了。

虽然三月三也叫女儿节,那顶多是在庭院里带点花。

现在广西壮族仍旧保留三月三对山歌的传统,据说已经有上千年。而且是在江边祭祖,在江边宴会歌舞,多少让人想见古代上巳节的热闹。


不过民间还有过三月三的传统,比如我在的地方,每年这天,都要买荠菜花煮鸡蛋,在荠菜汤里闻得见春天春水的气息。长辈说,吃了可以明目养肝,防止春病。

你那边的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呢?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巳节古诗文8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