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HBG理论在时下还能继续套用吗?

在营销学里面,有个重要的HBG理论,分别对应How、Brands、Grow这三个单词。

这个理论由Sharp教授最先提出来的,并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跨国公司都将其视为营销圣经。

它主要讲了做到品牌增长的三个方法论:

  1. 增长渗透率。
  2. 大媒体。
  3. 大渠道。

宝洁博朗&创新投资&消费者洞察部总裁何亚彬在混沌上放了一组数据:

P&G销量数据.jpeg

从上面这组数据中,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规律:用户渗透率越高,用户忠诚度就越高。

因此,增长渗透率的本质出发点,是为了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即通过拥有大量的用户,来培养他们较高的忠诚度。

而后面的大媒体与大渠道,解决的是品牌在增长过程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让消费者想得到,一个是让消费者买的到。

就好比可口可乐,如果你想喝饮料,那么你肯定会想到可口可乐。想到过后,我要去哪里买呢?自动售货机、便利店、小摊位,都有卖的,而这些地方,几乎是随处可见。

乍一看,这个HBG理论还有那么回事,但仔细一想:放到今天,这个理论还适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套用了。

为什么?因为在现在的市场上,已经充斥着太多的细分品牌了。比如男士专用洗发水清扬,又比如美妆社区小红书。

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开始在个性化分级了。如果你在个性化的今天,再用以前那套大媒体、大渠道营销的话,很明显就显得乏力了。

这时,我们不应该一上来就用HBG理论乱打一通,而是应该先定位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数量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确实是你的用户群。

随后,想尽一切办法,在社交媒体中深度链接你的用户,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口碑,帮助你传播。最后,待到规模已经扩大到一定程度了,再用大媒体、大渠道的打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HBG品牌增长理论在当今个性化的社会,并不是不适用了,只是需要换个身法,才能迸发应有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营销的HBG理论在时下还能继续套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