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心得体会】在论语的开篇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明了这句话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我们都要有终生成长的心态。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自修,共修,从而达到修为的最高境界,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怨恨都不会生气,这也就达到了君子的状态。
听樊登老师讲课之前,我一直不理解学习之后为什么复习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真有那么快乐吗?小时候,我不知道大人们是怎么想的,但对于小孩子来说挺喜欢热闹的,希望家里面来客人,这可能就是我以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听完樊老师讲课后,彻底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学而时习之,这是自修的过程。习就是不断的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和应用,通过刻意的练习,把它内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过程。
学习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我们面对困难,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要为了追求结果而忘记了享受学习的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加让人快乐。
经常听到有人说,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的知识,还没过好自己的一生。其实就是他们忽略了学习的过程,知道知识和掌握知识,中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那就是需要实践实践再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共修的过程,解决如何面对变化的问题。一个人不是面对所有的问题自己都能够解决,这时候就要学会用开放的心态,借助他人的力量,学会和他人合作共赢,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不是也是很愉悦的一件事情吗?
人不知而不愠,说的是修为的境界。面对困难,面对变化,面对他人的不理解这些巨大的困难和痛苦来源的应对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字就是乐。当我们用喜剧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痛苦和困难的时候,当我们把它当成生活的难得的调味品的时候,不是也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所以一个人如何看待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学习孔子乐的态度,孔子的乐的核心是不去找,他不用说服自己,这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他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学习的困难,合作的困难,别人不理解的困难,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一切都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快乐也是自然而然的。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有若)说:“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很少会做出不尊重长者或上司的事情。如果他懂得尊重上司和长者,那么也很少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才是君子应当关注的根本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和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就是仁的根本。”
【心得体会】
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姐妹的人,很少会做出不尊重长者或上司的事情,如果他尊重长者或者上司的话,他也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就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确立了,治国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有了。
春秋时候刚刚建立了伦理纲常,人类为什么要建立伦理学和道德,就是因为家庭的出现。所有的道德、关爱,仁心和关注,都是从家庭发端的。我们不在家庭里在下功夫,把它当做一个修炼的场所,不断地改善和他人的关系,获得关爱,怎么能够在社会上做得更好呢?
心理学上讲过,如果一个人他的兄弟姐妹多,并且关系处的好的话,他也能够处理好和同事朋友他人的关系。说的就是如果家庭关系处理好,他可以延伸到社会关系。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为了实现家国情怀梦,首先要把家庭经营好,要处理好和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把家庭关系都理顺的话,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也就理顺了。
我们最终的行为结果是由我们初期养成的微习惯构成的。如果我每天都能够调整一点点自己的微习惯的话,那么1年、5年后就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人们总会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了5年10年的变化。看起来我比你只努力了一点点,只要时间足够长的话,差距会非常巨大,人和人的分界线就出来了。
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你要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你要小心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命运。我们要把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做好,在能够使上劲的家庭生活中,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妻子、母亲、女儿。当我们每个人把每个角色都扮演好的时候,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就理顺了,就会成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国。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家国情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