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自我发展心理学》03丨心理舒适区: 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一、读书笔记。

1、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是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2、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3、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二、我的理解:

心理舒适区就是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有自己的掌控感,不容易改变。这种应对方式不会根据眼前的生活眼前的现实而选择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要改变就必须创造新经验,新的应对方式。

举例,父母老一辈的人有钱了,还是省吃俭用,自己不舍得吃,对子女却很大方,本质是年轻的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风餐露宿,艰辛创业,过去的经历应对生活的方式所以延续到今天,所以,真的要理解上一辈人,每个人的经历造就了他的应对方式。

我自己最初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7到16岁虽然在父母身边,但父母忙生意,早出晚归,彼此很少交流,没有家庭团圆聚餐,大事小事自己承担,从小到大确实感觉到挺孤独的,曾经也幻想过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我跟我妹妹一样的生长环境,俩都觉是内心很冰外表很暖的人,对待家庭都没有很强的归属感,也像这节课的女生一样有相同的问题,总是想逃离一段关系,可能是以前从未得到过,因此得到后就会害怕,很多时候仍然会不自觉的牺牲自己而换取自己得到的幸福……but这些都去过去。

正如和菜头在《曹边往事》所说,任何人生现状都是一系列个人选择的结果,对自己负责的人喜欢说我去了,我做了,我完成了。拒绝对自己负责的人,喜欢用长句,用复句,用形容词等等,比如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我小时候环境不好,我性格内向……超级精辟!

我的行动:伸展自己的生命力,真诚的做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书共读《自我发展心理学》03丨心理舒适区: 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