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桓心理邓丹|作者
知乎问答之:
Q: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以上截图是我的回复,想激发提问者自己的积极思考。
在助人者学习中一直强调的,专家只是一个帮你理思路的人;好朋友之间,倾听而外,可能还能让你发泄一些不满和负面的情绪等等;而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多年的经验积累,使我们谙熟个中的应对及反馈策略等。
然而,我们如何才能抛开那些情绪的桎梏,真正打开自己,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呢?
Q:除了所谓的物质,我们似乎需要做点什么,才能达到那个所想的生活呢?
有朋友说,你要去付出!
另一些观点是,要去爱;教会别人什么是爱,如何爱,以及去爱身边的人。
王阳明对前人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诠释: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的理解就是要行善,做对的事情,不做或者不为做错的事情而寻找借口或理解,也就是不合理化这些错的做法。
按照佛学因果的说法,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而影响着你的周边,最后又会回到你这里。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
从如下两个方面,我们来深入地聊聊以上的话题:
其一,盘点一下有什么资源,是可以让我们当下的生活有品质和意义的。
或者这么说,今天有什么是我们小确信,偶尔我们会感动自己的生活有意思、有希望、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呢,姑且这个寻找资源的过程叫老瓶装新酒。
试着去发现、去感激、去赞赏。
其二,我们能做什么去让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更聚焦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能接受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去接纳、拥抱、爱和被爱呢,首先我们需要打开“封闭”的自己,让僵硬的身体柔软,不灵活的心态变得更积极,让更多的防御被成长的热忱所替代,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能自己、帮助别人、达成我们心中的品质。
我们所想不明白那个“心中的品质”,其实并不遥远。也许,我们在达成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那个品质感了。不在于达成的物质程度,其实更多的也许是精神层面的,也就是感官是否打开了,让我们体会到那个部分。
1
盘资源
Q(一个话题):“说说今年的一些收获吧”。
A1:疫情期间没办法外出,在家里读书、写字,收获了和自己独处的时间。
A2:收获了一些难得的朋友。
A3: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收获了新的商业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A4:收获了重新认识身边人,更多是家人的机会和挑战。
A5:收获了很多感动的故事,感受到故事背后的人情世故和芸芸众生。
你的2020的收获是什么?
资源可能来自周边的环境,家人、家族,亲朋好友,工作氛围,甚至整个社会、风土人情等,这些环境给我们的安全感、熟悉感都是我们的资源的一部分。
听一土教育的李一诺谈“力量”的话题,她说第一个力量: “别人对你的认可给你带来的自信的力量”,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的部分,是可以长在自己身上的,内化成我们前进的源泉,听起来似乎很唯心?
我们本来就是从那个需要被肯定、被养育、被捧在手心里的那个小baby,成长成现在的这个看起来有礼有节、有很多铿锵有力的小宇宙的呀。
看到那些本来就在我们身上发生的那些小变化,哪怕是一丁点变化,看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积蓄向前的力量。
回头看看身边陪伴你的人、事,很幸福的感觉吧!
有个焦虑的妈妈,说孩子一直一直和她作对,让孩子好好学习,可孩子喜欢和同学讲话、喜欢做一些无关学习相关的事情,很是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后来,她说她发现了孩子的那些看起来与学习无关的部分,比如,试着让他参与做家务,其实也是很赞的资源;以后进入社会,不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嘛,他已经提前开始练习了。
总结:我们不仅要看到资源,也要看到这些资源给我们带来的积极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带给我们身边的人:孩子、父母、另一半、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
2
心态上的接纳和顺应
1、不要急、慢慢来。
说这句话的时候,就仿佛奶奶或者外婆看着小孙子学走路的情形。“没有学会爬,就想跑了”,这似乎太快。有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这样,跑起来再说,跌倒了再来?太狠了。
接纳目前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暂时的,需要时间去成长,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过程,慢慢的,等他肢体有力量、四肢协调,慢慢适应、练习,站立起来,走几步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达成了。
人这辈子长着呢,且慢慢享受这个过程。在心态上也是一样。允许自己犯错、暂停,去接纳和顺应这个过程。
否则会怎么样呢?紧张、担心、害怕、焦虑等情绪就会涌上来,紧张自己出错、担心会出错了会被别人批评、害怕受到了批评会对自己造成麻烦和影响、焦虑万一造成了这些影响,最终就会有不好的结果,这些所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消耗掉了你很大的能量,多余的能量才能用来解决问题、展开思索、向前发展。
我们的心态上的接纳和顺应,哪怕是暂停、退缩到安全区等,都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下次出发。
等待、停滞、退缩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人。
2、用成长替代防御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让自己裹足不前。理由都确定无疑,但只有自己知道其实我们是在逃避那个必将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拖延症。
我的学习笔记:学到这段时,特别有体会,也分享给你。我的理解,放下那些阻扰和预防的思考方式,创造更好的成长的环境,更多的向外、向前发展。
路就在脚下,走就是了。
3、理解他人的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异禀的能力或才能。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思前想后,有的人不假思索;有的人做起事情来如鱼得水,有的人与人打交道如沐春风。
需要看到这些的不一样,理解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这能帮助我们打开自己吗?当然。这理解在和其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自己不是那个中心,可以促进更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
偶尔让自己不要那么中心,走到旁处去看,也是一种风景。
有一次,朋友问我,如果你妈妈走近了,你怎么介绍她。“这是我妈妈”,不是很简单吗,是的,我们不会说,“我是这位女士的女儿”。
无形当中,我们就是自己社交圈的中心。偶尔的,朋友间的相处方式,如果让你不舒服了,你会无法释怀或者还会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
自己很真心的对待一个人,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的时候,我们就会缩回去,收起这份“真心”,不要付出了,或者下次付出的时候就会更保守和小心了。
朋友说,你要永远给别人一个机会,要去爱、去付出,加上一个因子:理解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的想法并非你以为的那样,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感受和获得新的不同的感知方式,这当然也是打开自己的一个方面了。
3
行动起来
从小处开始: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定计划,立Flag。有人开玩笑说,去年我定了个Plan,做到了一个P,因为lan(懒)。
定了计划之后,你觉得你现在立马可以做的是哪些呢?我们把这些小的行动、动作等记录下来,然后逐个地去探索:哪些是可以去立马执行的部分;哪些是需要再做一些积累再完成的。
小小的我,爬上小小的枝头就是了。
比如:新的一年,我的计划是提高我的交际能力。
那么,可能是下载一些社交软件,每天交几个新朋友。开始say hi,每天多说几句话,慢慢的练习,等等。
又比如,打开自己的方式是今年要做一些心理咨询方向的公益的活动,首先是要找到这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然后把我们的所学所想进行一些输出等。
一起来做公益这件事情很美好,那就想想下一步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4
回归自我的本心
打开自己的本心,是为了更好的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Q:说说想做公益的本心呢?
A:为了让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更多的机会和生机、共同成长;让心理咨询行业的小伙伴,乃至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踏入这个门槛来看一看。
先定一个小目标,几个yi?Gogogo!
心中有丘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引用一段李爱玲《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中的一段:
愿你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愿你炼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愿你心中有花,手里有剑。有慈悲心肠,有金刚手段。
每一小步,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Flag立完了,期望那个P和lan,可以同时实现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