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2辑第二章“如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品读有感

花了不短的时间阅读了本章节的内容,这章中,大篇幅地记录了静静博士的观察和上课实录,而正是这些比较具体的实例,往往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也更具有说服力地用实践证明理论。

首先,静静博士摆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教学的起点: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她用了“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的观察方法,举了四个例子:

《登鹳雀楼》语文课上的观察,告诉大家,当我们一直在重复学生已经懂的内容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无趣、无聊而不想再听;而当孩子不懂的内容我们没发现也不点拨的时候,孩子们不懂提及更是无奈。日积月累,不懂更不想听了,懂事点配合你演戏也真的很累,太乖巧了。

《用字母表示数》数学课上的观察,告诉大家,要使教学真正产生作用,就必须了解学生到底对哪些内容不熟悉、模糊、误解、困难的,对哪些内容已知。数学可能相比而言更能直截了当地反映出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而静静老师则给出了如何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的方法:1.经常做课堂观察员,训练自己对相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普遍情况和特殊情况的了解、琢磨能力,察言观色;2.经常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那就是三单的设计:预习单、学习任务单、作业单,让学生的学习具体化、成果化、显性化(把孩子心里想的写出来),便于你掌握了解他们的动态;3.让孩子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提出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要让孩子大胆的把心里想的说出来。

《No More Toys》英语课上的观察,告诉大家,一部分孩子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就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他们追求的是尽量不要出错;而一部分孩子遭受打击以后,不敢去询问,退缩不前,同时选择避免错误,不主动去接受未知的挑战,那他们的学习可能不再真正发生。

《研究“筝”有趣》综合实践课上的观察,则告诉大家,拥有海量信息的今天,带动学生进行探究的核心动力是“疑问”,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将很多的资料堆砌起来。

通过“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的观察方法,证明了“教学的起点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后,静静博士用自己实践的一堂语文课,告诉大家什么是高品质的课堂:学情分析、学习环境重新设计、文本选择与解读、学习设计、侧耳倾听并串联起课堂中的故事、课堂研讨与反思,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要关注“学习共同体”的与众不同:1.心理状态,宁静安心,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深度联结;2.学习任务,“冲刺与挑战的课题”让学习真正发生;3.学习方法,倾听、互学,协同探究、不断深入;4.教师作用,倾听为主,成为“学”的专家;5.教育生态,互相学习,改变教育和社会生态。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段时间地尝试,勇往无前地实践,方可渐入佳境。“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性最好地体现,我们义无反顾!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第2辑第二章“如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品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