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韦处厚触景生情,悄然说出内心意愿:愿洒尘垢余,一雨根茎润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唐朝诗人韦处厚因为数次上疏进谏,得罪了权臣,被当作宰相韦贯之的同党,贬谪到西南来,以考功副郎的身份担任开州刺史。他在开州一共工作和生活了三年之久,劝课农桑,体恤民情,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

《上士瓶》

【唐】韦处厚

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

本诗又名《上士瓶泉》,是韦处厚在开州所作组诗《盛山十二诗》中的一首。盛山,位于今天的重庆开州区,因为其形如“盛”字,故名。韩愈曾作《盛山十二诗序》。

首句“绠汲岂无井”,绠,汲水用的绳子,此处意指一节一节的收放绳索。有个成语叫“绠短汲深”,比喻自己才力缺乏,不能胜任某种担当;当然,一般多用来自谦的。其实内里泄露着几许自豪,或者骄傲。

拿着绳索去打水,哪里会没有井呢?岂无,反问的口吻,加深自己的强调。同时,也透露着自己的毫不在乎。似乎可以理解为,自己这么有才华,还怕得不到重用吗?然而,事实上,有才华真的不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同。现实本就如此残酷。

次句“颠崖贵非浚”,颠崖又作“颠崕”,高耸的山崖,或山崖之上。浚,深挖;疏通(水道)。在这么高的山崖之上,水源活泛,本着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流水的渠道根本用不着再特意加深或疏通。

诗人在前面已经自豪着那些属于自己的才华,所以才会如此豪情满满,对他人的劝告不屑一顾,自信力爆棚加倍,认为不用特别的照顾,一切按照既定的规矩来就行。初入江湖的少年,哪一个不是这般豪气冲天?最后,都成了折翼的天使,摔得鼻青脸肿。

三句“愿洒尘垢馀”,尘垢,灰尘和污垢,指俗世,喻那些微末卑污的事物。韦应物《答令狐侍郎》诗:“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内涵其实和本诗是一样的。都是充满了信心,决心不让自己屈服在卑劣权威之下。

这个可以看作是诗人的志向,他发出愿望,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根除弥漫在尘世间的那些灰尘和污垢。其实,就是那些阻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事物,还有人物。诗人“有临大节不夺之心,而后其见於言者,辉光洁白,而不受世俗尘垢之污”(刘大櫆《郭昆甫时文序》)。

末句“一雨根茎润”,一雨,一场雨,在这里当然不会是普通的雨。佛法常用“一雨”喻教法,如《金刚三昧经·序品》中所说:“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诗僧皎然《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有句:“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根茎,植物的根和茎,喻本源和基础,诚如葛洪所言:“旨意深远,求其根茎”(《抱朴子·对俗》)。我们可以很好理解,这些其实全部都是诗人的根本性愿望的最终实现场景,是希望之光最后照亮的宏大景象。

本诗言浅意深,诗人可谓触景生情,着眼前景物,显内心志愿。最初接触此诗,看似字字句句在言景,却在句句字字中抒发着自己隐匿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高尚的,忘我的,不以小我为目的,而是放眼整个红尘世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人韦处厚触景生情,悄然说出内心意愿:愿洒尘垢余,一雨根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