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 | 用典 VS Allusion

语言的表达手法多样,中文修辞和英文修辞会有相对应的概念。本文比较用典和 Allusion。中西方公认:恰到好处的用典/Allusion,可以让文学作品显得更加简练、生动、形象、传神, 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情感。

论对此修辞手法理解之重要,是深入文化交流中的难点之一。若对方不用平白的语言交流,即使你的脑袋里有本英文词典,熟知每一个单词,你确定可以体会其中的情感或意思么?

在国内的课本教育中,老祖宗的经书史籍,常被我们回忆而引用借鉴。而西方国家对  Allusion 的研究中,allusive reference 来源更广,包括:圣经、希腊神话、政治演讲、时事新闻和流行文化等。

.                    中文之用典

中文之用典,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视为引用典故之修辞手法,或称用典:

用典是汉语词语,意思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引用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上句借用庄周梦蝶,下句借用杜鹃啼血,借叙自己的心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借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梦幻般的欢会,来比喻明皇与贵妃之欢爱。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用典,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不是比“虽然我老了,但希望还是能受到重用。”的直白更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此亡国之音的典故,不知又将多少情绪孕育在诗词之中。一句诗词,千般思绪。

当然典故随着时代和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借用的典故也不只是悠久的历史神话,所用环境也不常是诗歌演讲中了,脱口秀中的那些 “梗”,是不是也让人在一时间忆古思今,哭笑不得,思绪万千呢?

好友曾自嘲,小时候很聪明,如今如“伤仲永”了。

歌词中也有用典。现在盛行的古风歌曲,歌词中便有着丰富的典故。而词圣林夕的钟无艳、罗生门等,想必大家耳熟能详。

.              英语中的 Allusion

英文中和用典对应概念 - Allusion,相比于中文用典的定义,英文 Allusion 的定义及其研究更与时俱进一些,不拘泥于古籍,不只常现于诗歌, 它出现于文字、演讲、歌曲、电影、视觉艺术等等之中。话语中的用典较为常见,也有用图片说出的典故,行为表现出的典故等多种表现形式。

Allusion is a reference to an event, place, or person. For example, you might say, "I can't get changed that quickly, I'm not Superman!" Referring to something well known allows the writer to make a point without elaborating in great detail.

译文:用典是对事件,地点或人的引用。例如,您可能会说:“我不能很快被改变,我不是超人!” 引用众所周知的内容可以使作者在不进行详细阐述的情况下提出观点。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Allusion 中的 reference 大部分都来自于圣经、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古典名籍。当然也有 pop culture 和 memes 里的典故,比如电影之类,但应用寿命都比较短。以下会以 Allusion 中 reference 的来源以及应用场景进行分类举例:

1 日常生活中的 Allusion:

"This place is like a Garden of Eden."

此处引用了圣经中伊甸园的典故。据《圣经》记载,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祖先,男称亚当,女称夏娃,将其安顿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在圣经中有快乐愉快的意思,又称乐园。

在高质量的杂志文章中,也常常会出现典故,比如《经济学人》2019年10月12日的期刊中关于特朗普“通话门”和弹劾事件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Source Text: Charismatic  would  have  been  too  much  to  hope for, but his  tailored  suits,  Politburo  hair and  deliberate  manner  gave him a plausibly  presidential  demeanour.  He  seemed practical and solid, the salt of the earth.

那么什么是 "salt of the earth" ???? 怎样理解呢?

"salt of earth" 便是圣经中的典故:据《新约·马太福音》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说:“Ye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 but if the salt have lost its savor, wherewith shall it be salted?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如何才能再咸呢?)。根据文意,句中的 salt of the earth, 可以被理解为精英人士。

"The rise in poverty will unlock the Pandora's box of crimes"

此处引用了希腊神话中潘朵拉盒子的典故。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给潘朵拉了一个神秘的盒子,要求潘朵拉不可以打开,但是潘朵拉不敌好奇心,还是偷偷的把盒子打开了,里面不幸的事物-疾病、祸害等被放了出来,原本宁静的世界开始动荡不安,慌乱中,潘朵拉又急忙盖住盒子,结果盒内只剩希望没飞出去。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受难、遭遇种种挫折和折磨,希望都不会消失。

“Don't act like a Romeo in front of her."

此处的"Romeo" 是引用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深爱朱丽叶的罗密欧。

除了圣经、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古典名籍外,也可以是名人:

"Hey! Guess who the new Newton of our school is?"

此处"Newton" 指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代指天才学生。

"Stop acting like my ex-husband please."

此处放入了前夫的形象,所以生活中的一些人或其他也可以用作典故。

2 影视剧中的 Allusion:

“画中有话”的动画片《辛普森一家》

一位叫做 Hannah Kowalczyk-Harper 的博主曾在2015年发表的关于使用用典的文章中曾提到 Allusion 的趣味性, 她认为 Allusion 可以增加趣味性 (the feeling of "getting it"),可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当读者理解到你使用的典故的意图,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他们会得到一种思考后的成就感。让故事如同洋葱一样有层次感。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卡通和儿童故事书里。比如 《辛普森一家》,就以其大量的 allusions 著名,家长们很享受于观察孩子们到底懂了多少里面的梗。比如:

辛普森一家第2季,第16集:Bart’s Dog Gets中的图案, 你有发现这个图案里的故事么?

图片发自App

原图为纪实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代表作 《倒下的士兵》,却成为在荷马太太美枝的百家被上的图案……

图片发自App

该照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其描绘了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一位保皇派伊比利亚自由意志青年联合会士兵之死。这名士兵后来被确认是无政府主义者费德里科·博雷利·加西亚,西班牙政府的档案馆保存了他在木里亚诺山牺牲的日期记录。

MV 中的典故 - "Et Tu Brute?" 王座 

图片发自App

还记得 Taylor Swift 的《look what you make me do》的 MV 么?有没有错过视频第55秒左右的刻有"Et Tu Brute"的王座?"Et Tu Brute" 是威廉·莎士比亚戏剧《凯撒大帝》中的一句话。此处引用,似乎暗指 Taylor 被曾经的密友伤害。

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将军,执政官、独裁官,战功显赫,后期走向独裁,罗马元老院对其日益膨胀的权力不满,于是谋杀了凯撒,凯撒的助手、挚友和养子布鲁图也参与其中。这句话是拉丁文,中文一般译作“还有你吗,布鲁图?”或者“吾儿,亦有汝焉?”。这句话被广泛用于西方文学作品中,代表背叛最亲近的人。

3 歌词中的典故使用:

中文中有歌词富含典故的古风歌曲,英文歌曲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1989年 Billy Joel 的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中,有高达115个典故 

4 政治演讲中的典故

此类典故的例子就更加多了,此处以第16任美国总统亞伯拉罕·林肯《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为例,此演说是美国历史上引用最多之政治性演说之一。

例如演说中的:“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演说开头用 score 计算时间,是此演讲一个特点,当后人演说中用 score 时,大家就会想起林肯的演讲,而林肯用了圣经中计算时间的方式:一个 score 为 20 (参见圣经诗篇90)

对典故的了解,代表着你对该语言的文化的了解,需要多读书和各类资讯。不同领域的人会关注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典故也分多种,但最基本的圣经和古希腊故事,是大家所共知的,使用其典故,会较少涉及敏感的冲突,并且大家都容易理解。小编对英文中常用典故的收集整理,也会集中于圣经和古希腊故事。

随着中文在国际上发声的增多,中文中的典故也趋于国际化,此文中也会总结那些国际知名的中文典。当然,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加强,我们也应该理解那些早年以在国际上知名的典故。领导人演讲中的典故很值得关注和研究,原因有 1:一是国际性和代表性,听到的人群面是最为广阔的,用来分析,大家共知 2 准确性:其演讲用典的准确性大家可想而知,用为示例,比较权威 3 因网络上对其分析较多,方便我们查阅更多资料以便深入思考。

典故翻译理解技巧

现存有四种典故的普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套译和增译法。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场景、不同目的等,来选择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辞学 | 用典 VS Al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