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之前走了多少弯路

图片发自App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本书初版时他才38岁。很显然他有一套读书秘籍。

按照他的方法,我仅花俩小时就把这几十万字读完了。而且基本上理解了。过两天再重读一遍(只花了一个小时),做出了这份精简的笔记,留作以后参考(这本书要还了)。

读书与写作结合,可以达成教学相长的功效

要是早看到,不知能省下多少时间精力,阅读的效率能提高多少倍呢。

总地来说十分认可作者的方法。他把阅读划为四个层次,从浅至深依次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就不说了,有点像小学生的阅读模式(倒不是瞧不起小学生,实际上这一层也是不能跳过去的。是成长中的关键一步)。

第二层检视阅读相当于略读(泛读),也就是翻一翻。这一翻的目的是要做个决定: 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一读。

在第二层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层(分析阅读)和第四层(主题阅读)。

第三层分析阅读相当于精读,适合单本阅读,说白了就是要把这本书吃透。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作者想要说什么,想要问什么。

在这个章节,作者针对不同种类的书,提议不同的阅读方法。

最让我受益的是诗歌的阅读。老实说,总是看不太懂当代诗歌。唐诗宋词没问题,多半意思很明白。当代诗歌太飘乎,太朦胧。电影大师阿巴斯说读诗不需要明白它的意思,去感受就可以了。这样的指导我也嫌太飘乎。相比之下本书作者就实际多了。用他的方法试了一下,当代诗原来果真不难,无非是1)一口气读完;2)大声读出来。重点是大声读出来。发现凡是同语言文字相关的,这个方法都好使。比如学一门语言。当你读出来时,文字的形象和意义好像一下就从页面里跳脱出来,自动形成一副图景围在你身边。而一首诗的终极目的不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挥之不去的意境吗?如果读出来而没有形成这样的意境,或者那种意境你不喜欢,就说明这首诗写得不好(或者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

不过最令人神往的还是第四层,也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主题阅读。感觉就像组织一场时空对话: 设定一个主题,然后从时空隧道里去挑选所有相关的书籍文章(嘉宾),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论述。作为主持人,你的职责是不断地厘清问题,带领“大家”(章节)严格地围绕议题进行讨论。整个过程中,主持人要做的事就是尽量保持客观、公正。

老实说,以我目前的水平主持这样一场超时空论坛还有很大难度,但仍然忍不住有点蠢蠢欲动。想着可以把那些大师们邀请到我的聊天室来,大家各抒己见,然后一较高下,会是多有意思的事啊。

但愿今年能组织一场这样的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之前走了多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