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阶段是理想化。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无法保持注意力和客观性,理性消失不见了。倾向于把人当成图像和物体,就像前面作者用的卡罗琳的例子,为什么一定要用客观事实来破坏其中的乐趣呢?这就是卡罗琳知道不真实,但是还是不愿意承认和打破。那些图像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一样很漂亮,引人入胜,但无法走进或改变它。我们把人当做一个物体或一个东西来爱,会想让这个人保持不变,这样就能与我们头脑中构想出来的图像相符, 而这个图像是通过精心打造来满足我们需要的。对方的意义也只在于能给给予我们什么。这些图像没有缺点瑕疵,而真人注定是不完美的。当我们爱上一幅图像的时候,我们也就变成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否定了我们本来的样子,只剩下了一些典型特征。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没有人能真正活成那个理想的图像,最后,我们对伴侣失望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很失望。
在这个阶段,共情的作用就是首先让我们觉察到过去的影响。帮我们看到过去哪些地方还继续指挥着现在。我们对一些东西完美的追求可能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因通常来自童年。所以我们要经常询问一下对方是不是对某种感觉很熟悉,从而帮助他发现这种行为的历史根源。其次帮我们理解自己的局限性,认清现实,自己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把想做的事都做到最好。
这个阶段也叫做理想之爱,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共情让我们把他人看成本来的样子和一个错综复杂的人,这样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亲密感。
第二个阶段是两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图像之爱中构建的图像会出现裂痕。突然间,在视野变清晰后,我们看到了在理想化阶段被忽略的那些不完美之处。我们看到了伴侣身上恼人的习惯,缺点和不足。我们先会指责对方很自私,无趣,浅薄,后又指责自己真是个白痴,怎么会选择这样的人?也就是当对方的图像开始破裂时,自己的图像也开始破裂,并误以为这就是亲密关系瓦解的开始,从而结束这段关系,重新开始,之后又一次沉浸在理想化他人,同时也被他人理想化的激情之中循环往复。
这个阶段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泛化。我们会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进行笼统的泛化处理。因为当我们疲倦,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的时候,把事情童话考虑会让我们感觉更容易一些,于是不用花那么多力气了解具体情况,就进行了泛化处理。这个时候我们还会遵循某些刻板印象。如果对方不好,我们会认为全世界像他这样的人都不好。而共情要求找出全部的事实,而非表面一类人的典型特征,共情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特例,不能归纳为某种规律,也不能按一个年龄特征的这一类人去对待某个人,而要根据他独特的经历了解全部事实后,再对待他。
第二个是非黑即白。我们会认为要么对方接受现在的样子,要么就去找别人,因为自己不会变。非黑即白的行为把世界简化为黑白两种情况,因此将共情排除在外。而共情总是游走于灰色地带。它考虑了人的复杂性,给真实生活中复杂的可能性留有余地。这个世界和其中的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是灰色的。共情能产生对差异的包容,拓展自己的世界以容纳不同的视角。共情让我们谦卑地接纳不完美的自我形象,同时也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完美。
第三个是投射。投射提现在抱怨上,我们抱怨别人的时候,其实没有评估过自己,或许对方是我们投射出来的样子。投射在亲密关系第一个阶段图像之爱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意都是试图让自己更轻松一点,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投射给别人,是因为这些感受与我们自己认为理想的自己图像不符。通过共情,我们可以直视自己的不完美。通过共情,我们可以确认镜中的反射只是我们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通过共情,我们能坚持付出能量和努力,把图像变得与事实相符。最终由追求完美的自己变化到找寻自己的最大价值。把评判自己的权利由他人交付到自己手上。承认我们可以有所改进,他人也可以继续努力,我们会把关注点放到能够改变和成长的地方,而非天生无法转变的地方。并且承认我们一辈子不可能只犯一两次错,实际上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错误,但是我们可以让同样的错误不在犯三次以上,前者犯错误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后者缩小同一个地方犯的错误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地方,共情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第二个地方。
第三个阶段是整合。理想化阶段,我们希望那个理想的对方能帮我们填补内在空洞,两极化阶段,我们意识到对方也有自己的空洞要填,他们并不完美。整合阶段,我们会尊重对方,努力促进彼此成长。而只有通过共情才能做到整合之爱。在共情中,我们扩充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扩充了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每个人在这段关系中都实现了成长。
那怎样才能达到整合之爱呢?
首先要不断重新评估我们的理论信条。也就是我们认为一段好的关系应该会怎么样的信条。比如我们认为相爱的人不应该吵架。好的关系都有无条件的爱。如果没有轰轰烈烈的爱过,这段关系一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之类的。这些意为的信条只提供了一条直接又侠者的路径,一旦事实有所偏差,我们就会大失所望。所以我们要经常驳斥自己之前的信条,不要被它所挟持,确立新的二维,三维的信条。
其次要当心自满情绪。也就是我们经常会认为跟一个人生活了很久,就了解了对方的全部。但事实上,即便认识了很多年的人也能让我们大吃一惊。所以我们要多去寻找身边人的惊喜,去问问他们在经历的生活中的一些大小事情时都是怎么想的。其实最亲密的朋友也会让我们吃惊的。
最后是小心认知混淆和界限不清。也就是我们和对方共情,并不是说要和对方融为一体,没有自我。而上明确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也总是要退回自我当中。共情让我们知道我们会再成为一体,但是我们可以容忍并享受分开的时间。尤其是亲人过世的时候,我们通过共情的力量会知道对方还在陪着我们。
同时知道别人的需要,也能背负他们的悲伤,而非只是分享他们的喜悦,这才是对人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