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可以让我们不再焦虑、保持耐心

人,为什么会焦虑?做事缺少耐心?

因为焦虑和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

人的大脑包括三个部分,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本能脑主管本能、情绪脑主管情绪,理智脑主管认知。本能脑和情绪脑产生于几亿年前,它们的神经元在大脑中占比接近80%,力量远比理智脑强大。本能脑和情绪脑离心脏较近,一旦人紧张时,就会优先给本能脑和情绪脑供血,导致理智脑缺血,从而产生一片空白的感觉。

亿万年来,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依靠本能和情绪对生存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对食物,对安全、舒适的强烈追求,不至于被饿死,被吃掉。同时,为了节省能量,像思考这样需要动脑的行为,耗费能量极大,被本能排斥。而不动脑的行为则是大受欢迎。所以,本能脑和情绪脑塑造了人类的天性: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婴儿呱呱坠地时,理智脑发育不成熟,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生存。饿了、不舒服的时候,通过哭声来吸引大人的关注,求得肚饱与安慰。从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学习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人的理智脑发育日趋成熟。理智脑强大的人,能够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做出理智的行为。可见,成长的过程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人的欲望又大又多,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时,焦虑就产生了。焦虑的本质就是欲望和能力之间差距太大。焦虑的根源来自于本能脑和情绪脑的那种趋难避易、急于求成的天然属性。

耐心也是如此。缺乏耐心,皆因为大脑想要即时满足的欲望,也就是急于求成的天性。从小到大我们就被大人教导,做事要有耐心,但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耐心。于是我们就认为耐心就是要忍耐痛苦、咬牙坚持,靠强大的意志力维持。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即时满足的典范。刚出生的婴儿在本能和情绪的驱动下,得到满足就开心,无法满足就哭闹。

那我们改如何缓解焦虑,保持耐心呢?答案就是不断学习成长,提升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让理智脑更加强大,通过理智脑去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行动。

从焦虑的本质就是欲望与能力的差距太大来看,我们要克制欲望,提升能力。

从耐心的即时满足的属性来看,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

这两点恰恰符合学习成长的规律。

从宏观上来说,我们要认识并学会利用复利效应和舒适区边缘法则的强大威力。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复利效应告诉我们,无论是价值累积还是学习成长,前期增长非常缓慢,到达一个拐点后会倍速增长。而另一个关于能力成长的舒适区边缘法则告诉我们,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在拉伸区即舒适区边缘学习,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在困难区则会让自己容易因畏惧困难而逃避,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从微观上来说,我们要认识了解成长权重对比和平台期的限制。成长权重对比,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对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加重要。高效的学习成长要求我们要盯住最核心的改变量,而不要只盯着学习量。学习如果没有思考、行动、改变,那就是无效的学习,就会陷入“焦虑--学习--没有改变--学习更多--更加焦虑”的循环中无法自拔。

当学习进入到一定的程度和深度之后,就会陷入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学习成长并非线性关系,而是螺旋上升的。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有人选择放弃,同时有人选择坚持。他们不会因为进步缓慢而沮丧,因为他们知道学习的规律是什么,知道现在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跨过临界点,迎来的将是飞升。

认知了成长学习的宏观和微观规律,当我们再遇到焦虑、没有耐时,有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直面自己的天性,与天性和平相处,坦然接受。对自己出现的焦虑、不耐烦不要心存愧疚了,因为那只是体内原始人的本能反应,要理解他,温和地安抚。

其次,学会延迟满足,与本能脑、情绪脑保持积极的沟通。让他们放弃享乐和欲望是无效的,但是延迟满足的可以接受的。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的满足感上,会带来更舒适、更愉悦的感觉。

最后,面对困难时,要变被动为主动。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克服困难、完成重大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并上瘾,释放他们的强大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到这三点,可以让我们不再焦虑、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