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个调查问题引发的深入思考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昨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晚上,我摘韭菜,喊话小孩们我需要帮助,于是我儿、我闺女、我外甥先后都来主动帮忙,我们一边摘韭菜一边聊天,内心突然生出一个体会——我儿虽然不爱写作业,但是其他方面他做的还是挺不错的,如果我儿一直不爱写作业,甚至不喜欢上学,我能不能接受?内心的答案是:能。由此,我突然很想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多少比例的孩子愿意主动做作业。于是和我儿商量首先在他们班里做这个调查问卷。

看着已经上初一的外甥,我决定先调查一下外甥。

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监督,你愿意主动做作业吗?

外甥的回答是:不愿意。我更愿意把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书,我觉得更有意义。

第二个问题:如果诺贝尔奖颁发者告诉你,20年后你将获得某一领域的诺贝尔奖,条件是从现在开始不准写作业,你会不做作业吗?

外甥答:不敢。

从昨晚到今天这两个问题一直在心里萦绕,感触颇多,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敢做自己呢?

在多少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完成作业才是合格的学生,多少家长把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当成了是自己的职责(包括以前的我自己)?作业没做完, 怎么看这个孩子怎么不顺眼,甚至因此否定孩子的一切。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完成作业,似乎就万事大吉,完成自己的责任了。于是孩子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我在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是什么?

如果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必须先满足爸爸妈妈的需求(完成作业)。

如果我不能完成作业,我就不配有其他的需求。

如果我不完成作业,我只能得到父母的打骂、羞辱甚至嫌弃,我可能都不配做一个人(个别情况)。

如果我不完成作业,在老师眼里我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甚至都不配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正眼看待。

我只有完成作业,才是一个有价值的孩子。

如果我的成绩不好,我就没有什么价值。

我只有考一个好成绩,我才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尊重,正眼看待,我才配得到我想要的。


而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是孩子的坚强后盾还是学校和老师的帮凶?

是孩子能说心里话的知己还是要隐瞒自己想法的大人?

是让孩子在内心坚信不管他有多差劲,他永远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孩子,最值得被爱的孩子,还是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作业完成的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被叫家长,我就不配得到尊重、不配得到我想要的一切,甚至不配生而为人?

(上面那些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一部分就是我以前对待我儿子的做法)。

父母也许也说,哪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你这简直就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是的,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为孩子献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辞,但是,你真的会好好爱孩子吗?

你的爱孩子接收到了吗?

你的行为,你的语言,孩子接收到的是什么呢?

你有和孩子做过核对吗?

你觉得你是尊重他的,你是相信他的,你是爱他的,你全是为了他好,为了他,你可以把全世界都给他。但是,你有问过孩子,他接受到的是什么吗?他需要的是什么吗?他想要的是什么吗?

也许,他真正想要的,只是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我永远支持你”,”妈妈(爸爸)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还记得在莫子老师的《完形版—正面管教》课堂里有这样一个体验活动,一部分学员作为父母站在高高的椅子上,一部分学员作为孩子站在下面向“父母”要钱,当”父母“用自己事先想好的那句话回应孩子时,孩子只说一句话:“妈妈(爸爸),其实我想要的只是归属感”,当站在椅子上的父母听到这句话时,多少人泣不成声,就连在旁边做志愿者的我,也是泪流满面,因为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他背后正真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只会想,孩子又给我制造出了问题,我又要解决麻烦,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难管?我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像邻居家的孩子一样,乖乖听话,好好学习?

我们从未去好好思考,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他只是希望被父母看见,被父母认可,被父母信任,只要父母能够“看见”他,相信他,认可他,孩子在内心确认不管他怎样,他都能从父母(尤其是妈妈)这里得到无条件的爱,妈妈不会因为他做的不好就不爱他或减少对他的爱,这个孩子在内心就有了充足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成人亦如此,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幼儿阶段心灵层面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就是——价值感和归属感,如果孩子在其主要人格形成的6岁之前,12岁之前,一直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充足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么这个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向外追求这两样东西。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总在向外求得别人的认可、肯定,却非常不喜欢自己,不相信自己呢?即使你有了很高的成就,很好的地位,很多的财富,但是,你喜欢你自己吗?你觉得你自己足够好吗?你相信你自己吗?你会好好爱别人吗?),他的内心就会是非常有力量的状态,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孩子,他就有了稳定的自尊体系(有很好的自尊心——对人对己有边界;有充足的自信心——他永远会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而且会想出很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充足的自主性——他可以自己面对、承担自己该做的事情;能够自我负责——他可以自己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他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我们呢?我们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生气、愤怒、急躁、无奈、焦虑、恐惧,其实那一切的情绪都只是我们自己的而已。我们却把他们统统发泄到了孩子身上,看着那个小小的身躯,不但求爱而不得,还要承受父母的情绪垃圾,在身体和心灵上承受本不该承受之重。可即便就是这样,孩子还是会说:“妈妈(爸爸),我不生你的气,我永远爱你”!(写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再一次泪流满面,为我曾经对待我儿子的错误方式,为他本不该承受的那些承受之重,也会现在仍在承受着这些,父母尚未觉醒的孩子)。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才是真正懂得的那个,他们用纯真的心灵,无私的爱意,滋养着父母的匮乏。而那些看不见孩子的父母呢?其实你们真正爱的是你们自己!你们想要成为一个好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想要成为一个让老师夸奖让其他家长羡慕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想要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想要成为一个能考上好大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有不错收入的孩子爸爸妈妈,你们其实更爱你们自己的面子!你们根本不爱那个孩子本身!你们根本看不见孩子本身!

真正的爱,

是爱他本来的样子,

是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不拿他和别人作比较,

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淘气也好乖巧也罢,

我就爱他本来的样子,

并愿意永远支持他做自己,

永远做他最强有力的后盾。

真正的爱,

是做他生命的引领者,

他高兴时,你为他开心,陪他一起庆祝;

他难过时,你揽他入怀,陪他一起面对;

他成功时,你以他为傲,陪他一起享受这份乐趣;

他失败时,你允许他缩在厚厚的壳里,直到他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不住大房子,可以没有很多钱,但是一定不能没有爱。

唯有爱,才能让他在内心真正有力量,才能知道怎样做自己,才能活出他自己的幸福人生。

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真正“看见”孩子,协助到孩子,引领孩子,

唯有爱,才能让孩子活出他们自己生命的本意。

无惧风雨,无惧未来。

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两个调查问题引发的深入思考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