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你旗鸟冒撒

拥挤的早餐店挤满了来过早的人,这是一家福建人开的店,却写着百年上海老店。不过这并不影响生意,来客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充斥着耳膜。

收银员用普通话跟客人沟通用餐信息,又用闽南语给厨房的人准确传递,因为他们都来自一个地方,自然而然的用家乡话交流,毫不费力,这对外人来说非常困难。

我点了最普通的麻辣粉,坐在我隔壁的是一个妈妈带两个女儿吃馄饨,她跟大女儿说普通话,跟二女儿讲朝鲜语(之前虽没有仔细研究,也看过几部韩剧)让她认真吃饭。

对面坐着刚进门的男子,手里拿着玫红色的毛巾,一落座就操着蹩脚的广普熟络的打招呼,估摸着是老主顾。

男子后面一桌,是一对情侣,用广东话交流,我曾看过两个多月的港剧,基本能听懂对话,会说些许。能分辨香港人与广东人说粤语的区别。他们在说,吃完了去哪儿之类的闲话。

靠近门口那里,一个妈妈带着小男孩,用上海话对话,带着温柔婉转的气息。“假”的上海店里来了真的上海人。

而我自身带着的方言,即使没有人对谈,也确实存在。

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汇集了这么多种方言。彼此用熟悉的方式表达,快速精准,若有同乡人共坐,倍感亲切,心里会生出慰藉。如果双方用各自所持的方言,不在一个频率,一定会词不达意,鸡同鸭讲。

自从上了高中以来,我一直与认识的人讲普通话,除父母及家乡的人以外。因为,普通话是大部分人都会的,假使我用方言讲,对方不明白语意,一一解释,或许还会闹出笑话,在整场谈话里显得突兀不合时宜。

我待过一些地方,所呈现的语言状态不一。这个自不用过多阐述,每种语言背后都蕴涵它的古往今来和前世今生。目前觉得最难的有两种,一种是吴侬软语,适用区域为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等地,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有古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语调确实好听,细细丝丝密密地缠绕心间,带着独特的气质在浅浅的低眉诉说。只是它近中古雅言,带着古朴,很少部分跟普通话的发音重叠,若不是相关区域的人,学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一般只能靠看神情、动作来猜,基本没有对的时候。

其次就是那个《爱拼才会赢》的闽南语了,它也属于古汉语的范畴,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它是一种汉语方言。听一个闵语区域的人讲话,尤其语速快的那一类人,真是没有任何理解的机会,脑袋被连珠炮般攻击而不得要义,如坠雾里。

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都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化的结果,有可以相互交流的,也有独立成语言体系,无法与别的方言混杂。人生而有的语言能力,在各自身上附加,随着人的迁徙和移动区间扩大,相互融合,派生出庞大的语言系统。

一句简单的“吃了吗?”,天南海北皆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