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直被误解,原意是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老子《道德经》的开头两句,这两句也是至今一直被误解的。
尤其是在各种网络文学或者地摊文学之中,它往往被看作是上天或者上位者冷酷无情的意思,被理解为是,天地没有仁义,践踏万物,所以人应该自私自利,理所当然地就衍生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样理解,也是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理解错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原意是人如果不修为自己,那么慢慢就会走向灭亡,它不是教你自私自利的,对动词“为”字的理解上就错了,后面的理解自然一错再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不是上天践踏万物的意思,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作为我们本土道家文化的瑰宝和源头,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它弄清楚的。
首先,自然是要根据原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否则断章取义,意思是不全的。
这两句出自《道德经》第五章,根据辩证本的《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其次,正确理解刍狗的意思。
一般被误解,或许还是有些人看到“刍狗”,下意识地就以为是代表“卑劣的、低层次的动物”,而老天把人也看成这样,这种理解不能说全错,但却比较片面。
因为《道德经》中所说的刍狗,并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小狗,需要根据历史辩证地分析。
在古代,一开始祭祀的时候,往往需要杀一些牛羊狗之类的动物,后来不想杀生的时候,人们会把稻草扎成狗来祭祀。
这个稻草狗,就是古文里面所说的“刍狗”。
使用刍狗的时候,人们会非常地虔诚,把它看做神圣,因为有所求,希冀给他们带来风调雨顺和粮食丰收。
不过,一旦使用完了,稻草做成的刍狗,就会被无情地践踏、焚烧或者丢弃,人们的那种虔诚神圣荡然无存。
所以说,“以万物为刍狗”代表的不仅仅是践踏,而是代表着“从盛极一时到被践踏的整个过程”。
接着,正确理解不仁的意思,不仁并不是没有仁义和冷酷无情,而是没有分别心、没有私心的意思。
仁和不仁的概念,都是人衍生出来的,都是私心和分别心的意思,而天地、自然规律、道是没有这种概念的,它们对于任何一切,皆一视同仁。
也就是说,真正正确的理解是:
大自然和天地没有私心和分别心,把万物看做是平等的,圣人也一样,把百姓看做是平等的。
这里的橐是鼓风吹火器,龠是管道,二者组合是鼓风工具,因此后文的意思是:
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必须保持平静虚无,否则,鼓动越多,动荡越多,所以,过多探求,不如保持清虚空灵,中庸之道。
说了这么多,还是很不好理解的,那么便来看一个自然界中的案例,它能够更好地说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森林中,有山羊、野鹿和兔子,也有虎豹和豺狼,前三者经常被吃掉,有人觉得血腥残忍,太不公平了,于是,杀光了里面的豺狼虎豹,他自以为这样就平等和谐了。
但是,不然,一开始,食草动物的确安宁、幸福、平静,然而之后,其一它们大量繁衍,严重破坏了植被,自己也会大量死去,其二缺少天敌,各种能力开始退化,寿命也会缩短。
本来初衷是好的,本来以为的平等,为什么对食草动物的伤害更大?本来以为的和谐,为什么比之前更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甚至威胁到了人类?
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天地没有偏私喜恶之心,不论是弱者鹿兔,还是强者虎豹,一视同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重新引进豺狼虎豹,这片森林就会恢复自然运转,回归“道”。
这才是天地不仁,它要说的不是残酷本身,而是规律本身,而是“道”。
因为人是有喜好之心、恻隐之心的,所以他们破坏了规律和道,殊不知这种“好心”,却由于无知和不懂得“道”,反而办了坏事,所以它最终要说明的是:
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理解错误的典型案例:网络文学《诛仙》。
《诛仙》里面一直贯穿着这两句话,结合主角张小凡从凡人、修仙到被逼进入魔道的残酷经历,可以看出,作者萧鼎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残酷”。
更不要说《诛仙》有模仿《笑傲江湖》的嫌疑,比如正道男主张小凡和魔道圣女碧瑶的恋爱,是不是华山令狐冲和黑木崖任盈盈的翻版?确实是,所以萧鼎和金庸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而他的后面著作寂寂无名,更是证明了他积累不足这一点。
而其他的网络文学,对这两句话理解错的,更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了。
理解正确的典型案例:《仙剑奇侠传四》。
著名单机游戏《仙剑奇侠传四》的大结局,主角四人大战反派玄霄,九天玄女现身,玄霄说了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九天玄女回答道:这本是上天对一切都一视同仁的意思,竟被你歪曲至此!
可见,仙剑的制作者和编剧,水平绝对高于绝大部分网络作者,这个对话就很有水平,九天玄女说的是正确无误的,也难怪仙剑不论游戏还是改编剧,都成了无数人的回忆,深入人心,至今没有可以超越它的同类,就在于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正确理解、探讨,以及人物的代入感等方面。
至此,对这两句话的解释也算是完毕了。《道德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核心是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作者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公认世界文化名人和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如果你是领导者,更需要阅读《道德经》了,本文所说的第五章,就是告诉领导者少干预以及怎样干预。
当初汉朝初期就是靠老子的无为而治和《道德经》休养生息的,从而为造就汉朝的强大奠定基础,《大明王朝1566》也使用大量《道德经》原话而增色不少,可见它对于写作、人生、工作都有积极、正确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值得逐字逐句认真研读和感悟。走进《道德经》,你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智慧,会消除浮躁、迷茫、焦灼,变得宁静、和谐、规律、自然,对于身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