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师—学生

老师都是从学生过来的,成为老师之后教新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有可能会诞生新的老师。如此循环往复。

教师应该写写自己的“上学记”,通过对自己读书往事的回忆、记录,引起自我反思、自我唤醒,获得教育的启示。

写上学记三步走:

1.务本——自己想表达什么(主题)

写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从教师专业的角度,首要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

能换回曾有过的学生身份、学生立场,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能多一份冷静,多一些理解和同情。

作为“人”,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怎样更新,人性、人格、情感等关涉心灵和健康成长的问题可能是永恒的。

“回望自己的学生时代”与“向教育经典求教育智慧”一样有价值,相得益彰。

2.找支撑——筛选并确定素材(核心内容)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事实上是先占有素材(信息),如经历的事情,观察到的现象等,然后才生发出想说点什么的冲动,所以需要选择素材。

这种状态不影响教师去写,只要把故事以及让自己难忘的原因讲清楚,一样可以精彩、打动人。这样的文章呈现的是基本的“七情”和“是非观”。

自由自发写文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觉悟力”的不足,会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反思提升的瓶颈。强调教师写作,一个目标就是要提升“觉悟力”。

3.文章的结构——确定的素材的组合与呈现方式,各个部分如何摆放,内容详略

总的原则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律动性,前后照应,条理清晰,使人阅读时,思维跳动,而且还有“喘息”的机会,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兴趣,使之心悦诚服。

去年暑假,我参加教育行走公益研究营,我很积极的报名预热分享。结果第二天就后悔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冥思苦想,最后我给大家讲了讲“我怎么从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学生到现在来当老师”,从最开始我就跟大家说,我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丰富的经历和优秀的才干,我只能讲故事了。

读了今天这一小节之后,我知道我这是属于第二部分相关的内容,我没有主题,不过我有故事可以分享出来。日更打卡160多天以来,确实是“随心所欲”,因为我不知道写什么,就只好绞尽脑汁、善于观察、多读书。这本书真的是系统的告诉老师,怎样写与教育相关的文章。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