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谷九月征文】城门洞的回声

风之舞摄影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小时候,我便喜欢与小伙伴们哼着这首童谣在南京的城门下走一走,到秦淮河边逛一逛,因为那些地方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感。

还记得有一次,伙伴们在城门洞底下争相拍巴掌,比谁拍得响,回声此起彼伏,大家都乐活坏了。仿佛自己就是千军万马的统帅,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城门中完成穿越呢! 那一刻起,古城的气息已深深镌刻在一位少年的心中。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城门的认识逐渐加深。如今,城门在我的心里,已不仅仅是城门,它还是我的记忆之门。就如每每听着这首童谣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被拉回到儿时的时光……

十八岁那年,我走出了这座城门,高考进入了北京的一所军校,开启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

在军营里,辗转祖国南北,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城门。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有我梦里的锦绣山河,也承载着我的家国情怀。每每举头望月,时常会想起家乡的亲人。尽管我已走出城门,远在天边,可那扇城墙内的月光一定也很皎洁,家乡的亲朋,儿时的伙伴,也一定会望着明月将我挂念……


风之舞摄影


经过系统军事文化理论课的学习,我也终于弄明白,如同国内众多的古城墙一般,南京的城墙,是曾经华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防御杰作, 亦是冷兵器时代历史的最好见证。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时,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理念影响下,朱元璋将“高筑墙”发挥到了极致。

从1366年起,南京明城墙开始动工建设,动员了数十万民工、历时28年,总长度35余公里,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垣。形成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人力、物力的投入相当惊人。

而南京城墙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城墙是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修建,所以其形状看起来不象西安等地那样四四方方、那么整齐规整,但沿着城墙就可以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间穿行,亦成了美事一桩。

前些年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又重新走进了魂牵梦萦的南京城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欣喜地发现,伴随着南京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南京城墙在不断修缮维护后也全面向游人开放,并加入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

一座城,如一个人,有着其独特的气质与味道。

在我眼里,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与气息。她的柔情万种,她的沉稳大气,她的深邃醇厚……统统藏在那一块块厚厚的饱经风雨沧桑的城墙砖里。

在休闲的日子里,时常登上城墙看花赏景、观云望月。

“淮水东边,月笼轻纱,六朝金粉,十里繁华。城墙根儿下,寻常人家,我在这儿长大。悠悠青苔,藏着多少从前。那扇门外,谁曾流连……”

行走在曲折幽深的古城墙上,一边赏景,一边听咱南京人自己创作演唱的《城门开》,仿佛穿越历史的云烟,平添出许多感慨。

城墙如同时间之碑,记载着无数高光时刻,也记录着多少风雨沧桑。如今,城墙虽已失去了过去的防御作用,也不再是城里城外的分界线,可它带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浓郁的文化气息,把古都的风貌格局与现代化的环形加放射布局联系在一起,向世人呈现出一个城垣环绕、山清水秀、包容开放的新南京。

好想在南京的城门洞里再拍一拍手,听一听回声。在回声里翻开古城的一页页历史,感受一座城的变迁;在回声中生长出一个个美丽的憧憬,描绘一座城新的画卷。


风之舞摄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篱谷九月征文】城门洞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