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的教后反思

什么是四舍五入法,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为什么只要比尾数的最高位?尾数的最高位为什么都是跟5比?这些问题在教完这节课后彻底明白了。

今天课上在介绍近似数时,其中有一环节32约等于30,39约等于40。我追问:同样是30几,为什么一个约等于30,一个约等于40?学生分组讨论后,一种是比差,差越小就越接近。还有学生提到:借助数轴,三十几是在30和40之间,最中间是35,我们可以和35去比,32比35小,接近30。39比35大,接近40。

老师紧抓这种方法,让学生发现:我们可以找个标准来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是最中间的数。32,39跟35比,只要比个位。接着再出示几百的数,学生会发现只要跟几百五十的数进行比较。发现保留到百位,只要比十位。再出示几千的数,发现保留到千位,关键是拿百位上的数跟5比。依次类推,学生发现,保留到哪一位,就拿它的下一位和5比较,是5或比5大就估成比它大的,比5小就估成比原数小的。

这节课教学设计还需要我进一步来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似数的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