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加工厂的张全蛋们

今天读毕飞宇的《小说课》,感慨很深。

写作原本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职业,就这个专业门槛而言,我自认为我还远远没有达到,但现在的新媒体写作业也叫写作,在这个写作的领域,我却已经摇头晃脑地开始装老师了。

内心里是有很多不安的。毕竟,写作于我,有如信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内心是充满敬畏的。但当我一周写十三篇的时候,我的内心一方面充满了对自己精力的惊讶,一方面充满了精尽而亡的绝望。

这就是为什么我跟另一个小伙伴,写到最后的时候,再也写不出来像样的东西。早知道我们也曾经写出过令人惊艳的文案和原版的啊!

但如今,当我们的身体被掏空,我们一听到文案这两个字,都能不由自主地呕吐。

文字不是速成的,催熟的文字徒有其表,吃着不香。文字是需要安安静静打磨的,跟农民种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土地越诚实,土地就对你越诚实。

我们每天写那么每天写很多很多字,但写出来的都是垃圾,包括我自己。但也有人每天只写几百个字,但是真正能做到一个字就是一个字,是用心写出来的。这些字在写出来之前还是别人的,写出来之后就成了独一无二的你的作品,而有些人的文字在写出来之前是别人的,写出来之后还是别人的。

新媒体的这几年里,出来了一些很有创意的大号,出来了很多爆款,但是与此同时,涌现出来了大量的文字垃圾。无数的年轻人投身到内容生产的加工厂里,他们就像是20年南方服装厂的张全蛋们,他们不知道意义所在,不知道使命所在,只不过是内容流水线上的一环,他们看到什么名牌鞋就仿什么,看到什么服装好看就去抄什么,放到市场上,正好满足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的人对内容的需求。他们快速地略过那些加工厂生产出来内容,再后来,他们连这些加工厂的内容都不愿意看了,因为有新的更娱乐化的内容产品出现了。那些南方的服装厂在瞬间倒闭,20年以后,他们仿佛就没有存在过。

但是大浪淘沙,总有一些人看得清楚,他们不甘心做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他们依旧把产品当做艺术品来做,他们曾经很不如人意,但慢慢地,他们不再焦躁,也不再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但是那些服装厂出来的工人们,他们应该往哪里去呢?

他们奔向视频产品的流水线,新的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加工厂的张全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