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习惯于早起的人来说,5、6点都不算早;对习惯于晚睡的人来说,12点上床睡觉都太早。长此以往,晚睡的人对身体不利;可早起的人,有一部分却“依然没过上开挂的人生”。
有人就要问了,晚睡损害健康,可选择早起,为什么依旧成效不大呢?区别只在于,有无自己早起的意图、目标和对时间是否合理利用。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80%的预期成果来自20%的行动。这就意味着,我们所花费时间的任务活动中,有80%对我们的目标影响是很小的,也告诉了我们,应该转向专注于高价值的活动,而拥有深刻洞见的思维和自律、聚焦于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无疑会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
电影《教父》中这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楚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就是最好的注解。
一天之中,早上的时间段是我们注意力最集中的黄金时期,那应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个时间段来完成。吾生有涯,哪怕是在晨间高效利用时间上,也有轻重缓急事情之分,如何高效利用好清晨这段美妙时光,尽在这本《清晨高效能》中。
这是一本由美国效率和时间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达蒙•扎哈里亚德斯所写,是一本专注于如何建立个性化晨间惯例,和高效利用早起的时间,从个人实现一个小目标到进而不断精进的书籍。
仔细想想,建立晨间惯例,不就是希望克服拖延、懒惰,帮自己建立自律,进而改善生活品质吗?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记忆,敏捷的头脑反应,都离不开夜间的良好睡眠。所以,拥有一个优质睡眠,是晨间惯例得以高效实现的保证。
在《清晨高效能》中,提到保证高质量睡眠的10个贴士中有一条是:睡前一小时关闭电子设备。
在被电子产品包围的今天,睡眠不好困扰着现代人。但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这二者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是工作、生活压力大,却从来没有细究过电子产品对我们睡眠的剥夺。
对很多人来说,如果手机不在跟前,就有失魂落魄之感,我们对手机的依赖,超过了任何以往一个时代。哪怕上床睡觉前,也不忘浏览一番,恋恋不舍地放下手机。殊不知,电子产品的蓝光除了严重影响视力不说,还会严重破坏我们的昼夜节律,影响睡眠。
在有优质睡眠基础之上,如何建立适合于自己的晨间惯例呢?其实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意图和目标来确定,有一部分是阶段性的,更多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就拿我们尝试把写作当做一门手艺的写作者来说,本书作者自己用于提高效率和保持高效创作所设计的晨间惯例,我们可以适当借鉴。
5:25 起床
5:30 洗冷水脸,刷牙
5:40 喝200多毫升冷水
5:45 做伸展运动
5:50 做祷告和练习冥想
5:55 计划当天需要完成的写作量
6:00 去星巴克
6:10 一边喝咖啡,一边读最喜欢的非虚构作家写的东西
6:40 一边听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或肖邦的《E小调前奏曲》,一边写作
9:00 回家锻炼(俯卧撑)
9:15 准备和吃早餐(一份美味的牛排)
9:45 继续写作
以上这些,是这本书作者的晨间惯例。具体到每个人由于文化、饮食、工作差异的不同,肯定也有所区别。但是通过这份清单,我们会发现,作者所有的指向意图,都是为了拥有一个清醒、开放的头脑,去专注地投入写作。
关于清晨写作,被誉为“文坛硬汉”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更有深刻体会:“在写作或创作故事时,我每天都尽可能在早晨出现第一缕阳光后尽快写完。就是没有人打扰,无论天气寒冷还是酷热,我的创作都会充满激情。”
确实,早晨的静谧安宁,会让人们更容易聚焦于所做之事。具体到写作,更容易有“灵感”加持,助力写作者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一个个的习惯构成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如果已经习惯早起高效安排时间,那就从列清单开始,到把这个好习惯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循序渐进中,在进入下一个习惯的建立。
比如,针对许多人读不进纸质书,不妨找一本你感兴趣的书,从每天读一页开始,坚持读下去,一周后可以每天读三页。不知不觉中,你就不满足你每天才读这么几页,而且大多数书籍,等你熬到几十页或100多页后会越来越有意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一定会读完整本书。从一本书开始,建立起读书的好习惯。
像这本《清晨高效能》,就是我今年读过最轻松的一本书,不仅字体印刷大,行间距也大,而且方法也简便易行,语言通俗易懂,在作者通过文字所形成的如拉家常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当然,摆脱知易行难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边实践一边修正,在反思中修正不足,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对于许多想通过改变习惯,进而掌控自己人生的人来说,不妨按照《清晨高效能》这本书所指引的步骤和方法,从早睡、早起开始,高效利用时间精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