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

【背景资料】

1949年初,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并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2日2时,解放军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晚间,解放军占领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知积累】

1.生难字

芜(wú)湖    督(dū)战    荻(dí)港  诸(zhū)城    歼(jiān)灭

2.多音字

      sāi(塞子)        dānɡ(当之无愧)          kuì(溃退)

塞  sè (闭塞)    当                        溃

      sài(要塞)        dànɡ(安步当车)          huì(溃脓)

3.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业已:已经。

【文本研习】

目标1:了解消息及其特点和结构形式。

*1.什么是消息?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思路点拨】消息就是新闻,如果能够知道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也就能够知道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理解突破】消息即狭义的        ,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          ”结构。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        、背景、结语等部分。消息有三个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目标2: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性,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思路点拨】这一句从表达方式上讲是议论,议论的语句往往带有作者的情感。本文是在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所写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解读时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

【理解突破】不能,因为“经营”有        之意 ,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        。“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      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目标3:理解文章详略恰当安排的结构意图。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思路点拨】详写和略写是作者行文的结构安排,主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篇消息要向全国人民报道渡江作战的成果,自然要侧重于人们关心的重要防线。

【理解突破】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力。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      ,较详写。最后详写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        ;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

【重难点归纳】

1.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四字词语的运用,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胜利的原因。这样的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军事上的原因,又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课时综述】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体会到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三、文段训练场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1-4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文本研习】

1.新闻;倒金字塔式;主体;用事实说话。

2.精心筹划和准备;英勇;赞美。

3.西路;东路;战斗情况。

文段训练场

1.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