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二、自私与理性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吗?

现代经济学里,普遍有两个天大的误解,认为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性自私和理性之上的。

1. 人性是自私的吗?

很多人认为,甚至包括很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认为,亚当斯密是从人的本性——自私的利己主义出发,论述了自私是人的一切经济行为的动机。

实际上,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说:“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不偏爱自己和亲友的人,不值得尊重。但人不仅仅是自私的,他们同时也具有同情心。只不过,人的同情心,会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的。”

亚当·斯密还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绅士听说,一场地震导致中国人全死了。你猜他会怎么做?他会先拿出地图,看看中国离伦敦有多远,会不会波及伦敦。一看,伦敦是安全的。然后,他会做什么?他也许会哀悼一下死难的中国人,概叹一下人的脆弱。

Adam Smith:经济学鼻祖

然后,他还会干什么?什么也不会干了!他会回归自己的生活,该干嘛干嘛去了。这时候,如果他自己的手指头被刀割了一下,这件事就会远比中国的地震重要得多。

你看,一个人的同情心也就这么一点。而且,我们终其一生,都很难维持几个亲友的关系,但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吃的穿的住的,有多少人涉及其中,有多少人在帮助我们,但他们都不爱我们,他们也都不认识我们。

怎么办?这么大的一个空隙怎么填补?亚当·斯密就非常睿智的看到了这一点:他给出的答案就是——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一句话总结就是——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2. 人是理性的吗?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人是经常不理性的,所以经济学理论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实际上,经济学认为——万物存活看条件,与理性关系不大。

假如广东发生灾难,我们一班人,每人一辆车逃离广东,没有高速公路,没有GPS和地图,路有千千万万条,谁能够逃出去呢?只有那个刚好选择了沿途都有加油站路线的人,才能成功逃离。

所以,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存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

人性自私?

换句话说,就是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比如如果篮球规则改变,运动员必须穿高跟鞋比赛,林志玲应该不输给姚明。

3. 经济学的原则是什么?

那经济学的核心规则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个马粪案的故事。

19世纪,世界各地都还是一个马车横行的年代,当然,同时也是马粪横行的年代,这也是马路名称的由来。

某天清晨,原告和帮工一起到马路上捡马粪,堆了18堆马粪后,回去拉车去了。

不久之后,被告路过时,看见了这18堆马粪,就问巡逻的人。巡逻的人说,不知道是谁的。被告就觉得这马粪没有标志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里,撒到自己的田里去了。

中午,原告和帮工回来时才发现,马粪不见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运走了。双方发生争执,最后闹到了法庭上。

法庭上,大家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说法1:原告和帮工一起把马粪堆起来的,付出了劳动,所以马粪应该属于原告。

说法2:马粪是马拉的,所以,马粪应该属于马的主人。但马主人走了,说明已经放弃了拥有权,现在马粪在马路上,马路是政府的,那马粪就是属于政府的。

说法4:原告和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原来的所有权,所以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说法5:被告也付出了努力,而且事先问过有没有主人了,况且马粪并没有标志标明有主人,所以马粪属于被告。

一堆马粪至于吗?

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最后,法官根据公平和效率原则,判原告赢。

可能你会说,这不公平,因为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被告也出力了,而且并不是故意的偷窃。

但这里本质上说的是——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保护财富。你想想,如果鼓励保护财富,也就是判被告赢,会出现什么后果?

如果我是一个牧羊人,那我就要养一条牧羊犬,甚至雇个人帮忙看着我的羊。如果顺手牵羊的人,人高马大,人多势众,我估计还得买把枪,保护自己和羊。你看,保护一只羊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最后,甚至有可能超过财富本身的价值,这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有两个村庄,A村判给了扫粪的原告,P村判给了顺手牵粪的被告,几十年之后,A村庄变成了America,而P村庄变成了Philippine,财富状况天差地别。

所以,更多的时候,经济学讲求的是——效率优先原则。所以,亚当斯密才会提出——分工合作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二、自私与理性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