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世卫组织和各国专家“辟谣”:新冠病毒“毒性”减弱没依据,人们不能低估风险

近日,意大利一位知名医生断言称,新冠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名流行病学专家连忙“辟谣”,称这种说法尚未得到证据支持。他们指出,不能指望病毒自行减弱,新冠病毒仍是“杀手病毒”,每天仍有几千人因此死亡。

世卫组织:不是这么回事

近日,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米兰圣拉斐尔医院主任医生阿尔贝托·桑格里洛(Alberto Zangrillo)在接受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正在“失去效力”。他认为,从临床病例来看,过去10天的拭子检测结果显示,和一两个月前相比,病毒载量在数量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世卫组织多名专家都已驳斥了这一说法。

“我们需要格外小心,不要让人觉得突然之间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减弱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说。

世卫组织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则表示,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目前尚无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这两项指标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范凯尔克霍弗称她尚未看到相关报道,但如果放任病毒,新冠病毒将继续感染人,并且大约20%的感染人群将会发展成重症病人。

她还表示,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是:“我们可以做些事来遏制传播并拯救生命”。防控措施是关键,各国政府还是应该通过检测、隔离和追踪减少和遏制病毒传播。一旦病毒传播R值大于2,病毒传播就会加速“起飞”。

世卫组织还表示,中美洲、南美洲已成为新冠病毒密集传播区,且疫情高峰仍未到来。过去24小时内,全球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5个来自美洲,包括巴西、美国、秘鲁、智利、墨西哥。

上周,世卫组织还曾警告说,如果过早解封,有些国家仍将面临“第二波疫情高峰”。

专家质疑

尽管病毒“毒性”正在减弱的说法给仍处于疫情中的人们点燃了一丝希望,但医学专家也同样对此表示质疑。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教授马丁·希伯德(Martin Hibberd)表示,目前学界有关新冠病毒变异的主要研究并不支持病毒“毒性”或其他方面正在减弱这一观点。根据超过35000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数据,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病毒的致病性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则表示,病毒传播性减弱意味着住院和死亡人数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病毒“毒性”的减弱。传染性和致病性没有直接关系。

但面对质疑,提出这一说法的桑格里洛却辩解称,他的说法已经得到了医学专家马西莫·克莱门蒂(Massimo Clementi)一项研究的支持。该研究将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医院3月和5月的患者样本进行了对比。据悉,该研究将在下周发表。

桑格里洛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我们从未说过病毒发生了改变,我们说的是病毒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他表示,这可能是由于病毒的不同特征,或者是受感染者的不同特征引起,这点尚未明确。但根据医院样本,3月入院患者的病毒载量与5月相比有着“极大不同”。

确实有病毒丧失“毒性”?

路透社指出,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变异或适应人类的情况并不罕见。科学家间的这场争论也凸显出他们在监测和追踪新病毒之间的差异。

据《每日邮报》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些病毒确实会逐渐丧失“毒性”,意大利医生的说法并非没有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可能会为了感染更多人,在变异中减少病毒的“毒性”。

如果一个极端致命的病毒会让病毒宿主在短时间内死亡,反而没有机会将病毒传染给更多人。因此,如果一种变异对病毒有益,比如,致病性减弱会让病毒存活时间更长、繁殖更多,那么这种变异病毒毒株可能会传播得更广,并最终成为大规模流行的优势毒株。

2014年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就显示,在艾滋病毒适应人体免疫系统的过程中,以及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艾滋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艾滋病毒感染者发病时间显著推迟。

不过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专家奥斯卡·麦克莱恩(Oscar MacLean)却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或减弱极为罕见,不可能普遍到在国家或全世界范围内改变病毒性质的程度。“这在科学文献中没有得到任何支持,而且从遗传学角度来看似乎也令人难以信服”。

麦克莱恩还表示,仅仅根据拭子的检测结果就做出结论很危险,应该以更系统的方式进行验证。尽管理论上确实存在病毒因为某些突变而减弱的可能性,但人们不应该指望这一点,“人们不该不必要地低估这一致命病毒的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疫】世卫组织和各国专家“辟谣”:新冠病毒“毒性”减弱没依据,人们不能低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