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世俗与小说

没有世俗就没有小说,有多少世俗也就有多少小说。

一个人能历得多少世俗?又能读得多少小说?况且一千个人写小说,就有一千种写法,读者也有不同的读法,好就好在这个不同,所以倒也可以放心来讲讲,大可看作是一家之言。

阿城说:“世俗里的‘世’,实在是大:世俗之大里的‘俗’,又是花样百出。”

正因为这个花样百出,才有广泛地话题,姑且来讲讲看。


  一、

不妨从当下张艺谋的电影讲起。

张艺谋拍的电影《悬崖之上》正在热映,据说票房收入已经破八亿,应该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观看之后,对中国演员精湛的演技而赞叹,同时也为服、道、化,摄,各个部门应该给予首肯;赞叹首肯之余,又为老谋子的老毛病没有改而惋惜——编故事或者说把握故事性方面他又是幼稚可笑的;

——转移一名对日本731秘密知情者,哈尔滨的地下党的同志们就可以圆满完成的任务,偏要靠外援来做这个事,这个故事的钩子一开始就没有勾住,大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之意,其中肢解一些理念:什么守护呀,什么情感呀,什么坚守呀。这都是导演编剧的掉书袋式的励志鸡汤。

从视觉上看似红火热闹,打打杀杀,明挣暗斗,也许老谋子以为观众就只是花钱找刺激,有了这种思想作怪,老谋子恐怕把精力都投入到“技术”的层面上了。钩子没下好,后边的一切都是胡闹,正像一本正经地过家家玩。

——按世俗来说,哈尔滨的地下党的同志在日伪满统治时期,贩夫走卒、官商教医,各个行业都有,对付日伪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转移人员物资的秘密通道也是完备的,不然十四年的抗战怎么能坚持下来,日子还得自己过,靠外援外人是过不了日子的。

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它描绘了日伪统治下世俗生活化的抗日革命斗争历史,每一个人物都是土生土长在那一块黑土地上活生生的可信的人。

国产影片一直受meiguo好莱坞编剧套路地影响,什么个人英雄主义呀、组团排除险情呀,好像不那样写就不是大片,就没有国际视野,简直是“公知”崇洋媚外的一次次兜售。

还有的影视剧中凡是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就美滋滋地说,这是法国货、这是意大利货等等,其实认真看看大概就是浙江温州生产的,全是中国制造,这种一点一滴地为外国宣传,也不知他们还吃不吃中国的饭,也是典型地吃娘的奶,却嫌弃娘的不孝子孙。

张艺谋作为大导演,犯下这些低级错误是不能原谅的,你所谓的精心的大制作,不过是又一个抗战神剧,你的思想境界低下的只关注噱头,这样搞下去,人品就是大问题了。

又想他是搞摄影的出身,没事多看看前辈拍电影讲故事的心得,补上短板。别总想着歪门邪道,拟或在你盛名之下,所有参与影片拍摄的人,都提起了精神,歪脖子淘气不方便闹事,也就有了“一颗菜”的精气神,不然你的影片也就那么回事;吃着中国影迷的饭,却想着讨好外国人,所以你的故事不好看,也与中国人的世俗观念差着十万八千里。

屁股决定立场,不要屁股坐歪,歪到悬崖之下就危险了,那时,就是来多少外援也救不了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闲说——世俗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