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题||经济的脱虚入实

①:国家的几种类型


世界上大致有这样几种经济结构:

“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

比如沙特就是典型的资源国,2020年沙特的石油出口额占全国GDP的40%、财政收入的80%、外汇收入的90%以上。

中国就是典型的生产国。

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

美国则是典型的消费国,是全球第一大的消费市场,年均进口货物总值大约2.5万亿美元,美国之外的消费大市场就是欧盟和日本。

原材料、制造、消费,就完美的形成了一个闭环,一个经济循环周期也就完成了。

其中资源国中过的比较好的,往往就是那种人口很少、卖资源的小国。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就好好挖家里的矿,就可以吃饱饱了。比如沙特、卡塔尔、科威特、文莱。

消费国方面,美国虽然人口不是全球最多的,但却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国。这方面和美元霸权体系有关系,美元是世界货币,和全世界硬通货绑定,买什么都离不开美元,所以美国人就可以靠开动美元印钞机周期性收割全世界。

只要美国放水,全世界就不得不承受通胀。


②:什么类型最好?

答案是看情况,比如小体量的资源国确实很爽,但是对外界动荡适应能力也很差。日子会很舒服,但是独立自主就别想了,关键时刻可能被人玩的团团转也没办法。

比如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科威特政府就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两个原因。

首先是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科威特因为主要靠石油,财政收入缩水很大。

其次就是疫情爆发以后,全球供应量不稳定,导致世界各国都是积极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传统能源市场进一步萎缩。

这就是资源国的宿命,富的时候爽上天,但是一旦环境变化,你的资源不吃香了,或者遇见什么自然灾害,就很难顶得住。

因为你什么都靠进口,如果供应量出个什么问题,就只能干瞪眼,疫情期间,科威特多次出现物资紧张的局面。

资源国很多暴富的例子,长远看却缺乏安全,这就是资源国的状态。而且资源国还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你得命好,家里真有“矿”,“矿”还得多到可以让你躺平。

再说说消费国,美国这种消费国是很爽的,可以通过自己超发货币来洗劫全球的财富。甚至没钱了,拜登政府还能印钞掠夺全球,发钱给你花。

比如在2021年三月,拜登就发了1.9万亿美元给美国人纾困,这种玩法不具备参考性。

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美国建国到二战,长期努力建立的美元霸权,不是说你想做消费国,马上就可以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学不来。

而且美国这个消费国,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既然金融印钞就可以富裕,美国人慢慢也就变懒了,或者说美国人的勤奋转移了,美国人的勤奋逐渐从制造业、实体经济转移到了金融、虚拟经济上面去了,变成了金融立国。

美国制造业 “ 二战” 结束的时候占全球比重高达 50% , 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美国仍占到33% , 而目前美国只占到 15%。

有人可能会说,靠金融、印钞就可以发财也挺好啊,金融来钱快似乎也不坏啊。问题是金融行业并不能吸纳大量的就业。制造业、实体经济衰败以后,连锁反应就是大量的就业岗位消失,因此造成了美国严重的“铁锈带”问题。

1970年香港经济最辉煌、最生机蓬勃的时候,制造业占地区GDP的30.9%。

而现在香港的制造业比例,只占地区GDP的1%左右。

目前金融服务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对2019年本地GDP的贡献达21.3%,大约提供约27.3万个职位。

对比香港的实体经济来看,比如香港的贸易、物流业,虽然同期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由23.6%下降至不足20%,但仍聘用了逾67万人。

以近20年为期限观察,香港的金融由12.8%增加到逾21%,但是就业岗位增加贡献比例却不高,香港的“金融服务业雇员人数”占“就业人口”比例仅由5.3%增加到7.1%,差不多只增加了2%。

这个经济因素,也是香港废青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同期出现的美国“红脖子”、“铁锈带失落工人”,颇有相似之处。

看完了以上内容,很自然也就明确了一件事,那就是实际上中国没得选,我们是十多人亿人口的大国,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并不多。而且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5000年文明国家,我们是注定要成为地区强国、有世界影响力大国的。而如果很多产业被人卡脖子的话,也就谈不上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生产国就是中国最适合的发展方式,所以我们也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全球。



③:双循环

而纯粹的生产国也是有问题的,会存在制造业严重依赖外贸(外循环)的局面。

如果内部消费市场(内循环)不起来,哪怕就是你全产业链自主,自主研发芯片能力成熟了,还是“寄人篱下”,因为如果对方和特朗普一样打七伤拳,损人不利己的搞你,还是存在被动局面的。

美欧日、中东能源出口国等等,都不是完整的国家。他们只是掌握了整个经济循环的一部分环节。

美国、欧盟、日本消费能力强,掌握部分高端产业链,但是制造业、中低端产业方面严重依赖中国。中东虽然土豪国多,但是经济结构单一、脆弱,即依赖中国也依赖西方发达国家。

2021年拜登上台以后,多次派人访问中国、释放孟晚舟,都是因为美国大量印钞下,导致国内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严重,美国想缓解经济,需要求助中国。

这个事情的本质,也是美国金融化、靠印钞买买买以后的客观缺陷,他经济离不开我们。

真正的比较完整独立自主是:

1、制造业实力强大,产品在“外部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内部市场”建立成功,就算外部有风吹草动,也有“内循环”作为经济底气回旋。

3、有安全的能源、原材料供应(航母数量很重要)。‘

所以最终我国提出的是经济双循环。

中国可能也是全世界唯一能走这条路的国家。即,既兼备巨大消费市场的潜能,也兼具巨大生产能力的功能。

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无法成为能源国,也无法马上就成为消费国。

但是巨大的人口体量,很适合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成为生产国。成为生产国以后,逐渐由低端往上爬,掌握部分高端产业以后,就有了高薪的就业岗位,然后经济内循环的基础火种也就有了。


④:为什么中国无法直接做消费国?

前几年国内关于制造业的产业占比是有争论的,部分人认为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高,制造业占比低,中国制造业比例降低,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的GDP占比普遍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

这个想法是好的。

但是却对国际情况缺乏考虑,因为在美国体系下,中国不可能直接做消费国的。如果我们轻轻松松就可以和美国一样做消费国,美国还要514个海军基地、7150亿美元军费、现役11艘航母干嘛?

所谓的发达国家服务业比例高,真相是这样的:

首先现在发达国家就是五眼联盟国家+欧盟+日本而已,韩国都很难算得上,韩国虽然名义上成为了发达国家,但是生活品质却很低。

现阶段世界人口总数为78.75亿人。

欧盟总人口是5.13亿,美国、加拿大共3.64亿,日本、韩国共1.79亿,澳大利亚、新西兰共0.3亿。算上韩国,加起来大约是10.86亿人,也就七分之一的人口而已。

如果在全球技术、发展停滞的情况下,中国直接成为消费国,整个西方都会出局精致生活的。

美国之外的消费比例比较高的,就是欧盟和日本。

但是欧盟日本情况是不可复制的,欧洲、日本是美国的附庸,美国要针对什么国家,这些国家就会支持美国,形成一股国际趋势。

中国是不可能做美国附庸的。

日本之所以可以做美国附庸,恰恰就是因为害怕中国崛起。欧盟的这边的北约,也是用来针对俄罗斯的。


⑤:为什么中国人比西方累一些?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西方人活的这么轻松,中国人相对更辛苦?

就是因为我们的底子本来就落后于人家。清朝的时候,西方就在搞工业化了,中国系统性工业化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才开始的,时间差距摆在这里。

西方爆发工业革命以后,全世界开始抢市场,也就是罪恶的殖民地体系,通过向殖民地倾销产品以后获得先进的技术积累。

二战后,美国主导展开了全球化,发达国家就把辛苦、污染大、不赚钱的低端产业全球化以后就全部转移出去了。

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天天工厂累死累活,实际上也赚不了几个钱,但是发达国家可以凭借掌握关键技术躺赢的局面。

最典型的就是手机生产,手机组装是在发展中国家组装,但是你组装才能赚几个钱?里面的知识产权技术才是关键。

芯片占智能手机成本的10-15%左右,人工占比则几乎聊胜于无。

据市场研究公司IHS在2014年做的拆机分析,苹果标准版iPhone6Plus的部件和劳工成本为216美元起,其中流水线劳工成本为4美元到4.5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只有25元。

《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显示,如果把贸易总额算中国身上,似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巨大。但是细算“知识产权许可”费用以后会发现,中国实际收益只占1%,就是人工组装的成本,中国实际上出口的每部手机,其实只有8美元。

看了这个数据,就非常清楚了,为什么中国人比西方人要累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那个金刚钻就拦不了瓷器活。

要轻松,得有高端技术。

所谓的高端技术,就是你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你提供的服务最稀缺了。你服务稀缺以后,你就可以通过稀缺服务大量兑换那些廉洁的服务。

比如芯片领域的Si/GaN新材料研发专家、DRAM研发专家、IC工艺研发专家平均年薪可达80万-150万元,跳槽薪酬涨幅高达50%。

而国内没技术的流水线工人工资也就3千-4千左右。

你看懂了二者收入的差异,你就看懂全世界国家的差异根源。

任何利润的根源都很简单,就是市场很大,但是从业人员不够多。这就是所谓的买家很多,商家很少,就赚钱的原理。

芯片领域的Si/GaN新材料研发专家、DRAM研发专家、IC工艺研发专家,这些人就全社会来说是比较少的人,但是芯片市场还是很大,所以这些人的平均工资就被拉高了。

流水线工人几乎是文盲学几天都可以做,门槛很低,竞争对手很多。并不是说你不做了,就没人做了,工厂老板说招不到人也是假的,他说的是招不到便宜的人,如果他稍微提高一些价格,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来的。

所以流水线人的“劳动服务”不稀缺,研发专家就可以用自己“稀缺的劳动服务”换取大量流水线人的“劳动服务”,这也就产生了富裕与不富裕。

中国要成为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大国,最终只能靠制造业。

最开始我们是先掌握西方转移了低端制造业,然后我们再去攻克西方的中端产业链,然后就是西方高端产业链。

而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危机”也证明了一件事,还是实业强大的国家,经济更有韧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开始强化制造业的原因,因为其他路,我们走不了。

我看见有很多人不喜欢制造业,但是我们既不是资源国,也无法直接做消费国,会辛苦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辛苦,因为现在国家要强化的并不是低端制造业。



⑥:强化制造业≠流水线螺丝钉

之所以一提倡青年人往制造业发展,容易导致很多人本能的反感,是过去的“传统制造业”留给人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对很多不了解的人,你一提制造业,他马上本能反应就是:低工资、流水线、没希望、没文化、没前途...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制造业都是“低端制造业”。

如果我们是要发展低端制造业,就赚个组装的钱,也没必要提出淘汰低端产能,对吧?

实际上,流水线和产业升级是高度冲突的。现在说的强化制造业,是强化高精尖的制造业,科技为主,而不是低端的。

我过去刚刚改革开放,中国缺乏工程师人才,所以我们搞不了自动化,现在中国工科毕业生总量超过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难不成我们让这些人全部做流水线?

那些毫无利润、工资低、污染大、又苦又累的低端产能,以后不会有了,未来是属于科技的。

我们不是要人才去做流水线,而是要人才去做自动化,然后通过自动化这些有科技含量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流水线。


现在的新职校,专业都是科技为主

说个具体的例子,过去京东是人工搬运、分拣货物的。

就在最近,京东物流联合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中国电信研究院、紫光展锐、中兴通讯共同完成。

依托端边云网协同系统架构、5G专网、5G芯片模组与行业终端的深度融合等技术及自研全系统,实现商品入库存储、拣选、搬运、分拣等作业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和操作,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仓。

人工搬运、分拣货物不就是传统的流水线式工作吗?现在你看还搞这个吗?早就升级了。升级以后也不是说制造失业,而是产生了很多全新的岗位,这些都是科技企业的岗位,收入比搬运工、分拣工收入高多了。

今年开始职校被越来越重视,当我们仔细去看职校专业的时候会发现,根本不存在有些朋友的焦虑,说什么让自己孩子去当螺丝钉。

更多只是一个教育趋势的发展,就是我们现在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才也会享受更好的收入水平。

也许很多城市中产阶级看不上职校,但是别忘了,中国还有6亿月入一千的同胞,对他们来说,符合产业升级的职校科技专业,是一个最快小康的途径。


结语与反思

可能这时候还是有人会感叹,我们真是苦,只能做生产国。我说,你这恰恰说错了,能做生产国也是命好。

因为还有更惨的模式。

就是,自己不是资源国,也做不了消费国,还无法成为生产国,全国人每天都只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讨生活,动不动就发生各种社会矛盾。

比如说阿富汗,阿富汗确实有矿,但是阿富汗到处都是山地,把矿运出去也不简单。同时这地方还不稳定,动不动就内战。山地缺水和平原,导致开工厂也是没戏的。

也许以后在中国的帮助下,阿富汗会找到属于自己发展方式吧,但是如果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这种局面的国家就是无解的。

什么阿富汗、索马里、叙利亚、苏丹、海地、洪都拉斯等等都是如此。

很多小国面临的不是说产业链太低,赚钱太少,而是根本没机会参与全球竞争,根本没机会发展。

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理解一件事了,为什么现在国家正在强调强化制造业发展了。

发展制造业才能满足大多数中国人的就业岗位需求,突破高端技术则会带来大量的高薪就业岗位,高薪就业岗位多了才能具备强大的内循环市场。

这个“战役”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相信,只要十多亿中国人齐心协力,我们就必定会成功。

从历史上看,资源国最终会死于环境巨变,而且消费国会死于产业空心化,而纯粹的中低端生产国最后会累死。

唯一的破局之路,就是要双修。

通过掌握高端制造业和核心技术 ,成为制造强国,赚轻松的科技钱。

对内形成内循环消费市场,如果外部不稳定,也可以豪横的说,你不买,我国内有的是人买。

兼具庞大消费市场和中端制造能力,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

美帝并不是超级强国的终极形态,这可能主要是当年北美匪帮的祖先不愿意生三胎有关系,导致美国只有三亿人口。无法成为兼具消费+全产业链的强国,只能选择一部分重要的功能。

苏联也一样,因为没有生三胎所以人口不够,搞了重工业,轻工业就没人口去干了。

唯独中国,可以做到我全部都要,这个优势要维持住。

而这一切梦的开始,就是搞高科技制造业。

所以也不要说什么发展制造业,就本能想到自己孩子去做流水线了。如果流水线不死,还占据市场,那人工智能、自动化怎么占领市场?

大职教时代,即将来临,K12被灭了,但是相关资源正在被注入职业教育体内,一股洪荒之力正在爆发。

以后会出现职业教育版985和211的,这个政策已经明确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也有很多糟粕,比如轻视技术人才 、蔑视工匠,喜欢给文人极高的地位。

人人骂人上人,人人挤破脑袋想做人上人。

甚至孔子都说过:“君子不器。”(当然这个也能理解,时代局限性)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观鄙视专业人才,所以后来才有清朝说什么西方科技的奇淫技巧。

就说中国古代考试,你看见过考理科、考职业技术的吗?

这个没办法,很尴尬,蔑视技术发展是咱们的老传统了,中国自古以来就鄙视专业人才。

这种老恶习,要改一改了。

不过所幸我们并不是错误的西式民主制度,不用惯着民间的糟粕的“人上人”私欲,可以通过政策分流。

反正你不喜欢,你也得去读~ 气死精致利益主义者。

我认为这就是中国强大的制度优越性,中国传统优秀有句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

惯子如杀子,对老百姓也一样,我全文说的很清楚了,发展制造业是中国唯一的崛起路线,国家引导下一代去制造业绝对是对的,老百姓会觉得不舒服也很正常。

严师出高徒,但是在苦修的时候,有几个徒弟没骂过师傅?如果我们继续放任全民做题内卷,都搞金榜题名的人上人思想,你觉得这对我们未来是好事吗?

对的事情,很多事情就是短期不适应、甚至不舒服的。

真正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不是什么针对体制内的,而是要对老百姓滞后的“私心”做改革了。

如果老百姓是错的,大众是错的,你要不要屈服?

反正特朗普是屈服了。

特朗普之前演讲也鼓励过老百姓去打疫苗,结果当场就被红脖子给嘘了,随后特朗普马上改口,你们对,你们对,支持不打疫苗~

双减是对的,分流也对的,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对的。普通人感觉难受也是正常的。

倒是美国废青们,天天注射消毒液、不带口罩、甚至吸毒自由...人家很开心啊,想成为这样吗?

觉得不舒服是正常的,因为世界上就没有努力的过程是轻松的。

岂千言万语一句话,务虚时代,结束了。


参考资料:

《卢克文工作室2021》

《工业4.0时代》

《大国崛起》

《置身事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班主题||经济的脱虚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