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一.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知其不可而为之。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氏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公伯寮本来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但后来有人就把公伯寮从孔子七十二弟子当中赶出去了。因为公伯寮陷害孔子。子服景伯不是孔子的学生,但有人认为他才应该是孔子的学生。

公伯寮向季孙氏说子路的坏话,而且,这坏话可能还对孔子不利。子路那时候应该是季孙氏的家宰。子服景伯很可能是一个有势力的人,他对孔子说,我有能力可以杀掉他,并且暴尸街头。

但是孔子却说,我们的“道”如果能实行,这是命,如果“道”要被废弃,这也是命。公伯寮对命又能做出什么影响呢?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路过而已,不用对他太过在意。

在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生活当中我们的大量烦恼,都是来自于我们对一些烦恼的反应。就是当一个事情发生时,你觉得这事儿我得处理,处理的过程给你带来大量的烦恼。

其实,很多事情你不用理它,你放在那,过一段时间它就过去了,根本也不会发生,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们经常会为绝大多数没有发生的事情烦恼不已,如果我们再做出很多抵抗的行为。《幸福的陷阱》这本书就说: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幸?不幸就是来自于我们对于幸福过度的追求。过度的追求,导致我们在不幸的漩涡当中越陷越深。

所以孔子认为,公伯寮对于我们命运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不必太当回事儿。

这是孔子解决事情的方法。我们中国民间也有很多这样的智慧,我们常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意思就是说,你遇到了一个恶人,你跟他对抗,你非得跟他打架,打官司,最后导致自己的成本支出很高。生活烦恼很多,但是,你要相信,这么一个糟糕的人,他一定会遇到一个比他更狠的人。这两个人去对撞,整个社会都会和平了很多。

上海城隍庙有一副对联: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虽然子服景伯愿意去为孔子做事,但孔子还是觉得大可不必。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乱世而隐居,其次是择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 孔子说:“这样做的人有七位了。

这就是《论语》当中著名的“四避”,就是作为一个贤者,你要回避的东西是什么。不要把自己陷入这种特别痛苦的境地。

首先,避开乱世。

不要在乱世当中生活。但如果生在乱世,又怎么能够避开乱世呢?实际上,避开乱世,是可以不做事的,也就是当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可以不参与。可以向庄子一样,当个漆园小吏,躲在一边就行了。或者像隐士一样,淘在山上,这叫避世。

其次,避地。不是换一个地方去居住,因为这样跟避世没差别。避地是,如果你还想做事的话,可以换一个地方去做事,这个国家不行,去另外的国家,这个公司不行,去另外的公司。

其次,避色。就是避开那些不好的脸色。如果有人不喜欢你,这种氛围之下是没法工作的。所以,自己还是离开。

其次,避言。恶言恶语的人,也要离开。

这是孔子认为贤者需要回避的东西。

“作者七人”,难道当时的隐士就只有这7个人吗?后人就在《论语》中找这7个贤者。他们是:长沮、桀逆、丈人、晨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

这些都是《论语》当中有名有姓,出来讽刺挖苦孔子的这些隐士。不一定是只有7个人,也可能孔子碰见,认识的就是这7个人。

这个对于我们来讲的启发就是:自己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好单位?

首先,我们要选要给好的行业。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糟糕的行业当中,即便使很大的劲儿,也很难做出一番成就来。

其次,选一个好的单位。

接着,选一个好的领导。和领导之间和谐相处。争取不要让人总是对你有脸色。不要总是恶语相向。

如果一个公司里面,大家都是靠脸色和恶言恶语在推行管理的话,你是应该避开的。因为这个公司一定有问题,因为大家会觉得,权威要胜过影响力,这个公司就不是一个讲究领导的地方,而是完全用刚性的管理在推行。这个对于公司的业绩长期看一定是不看好的。

所以,你要学会选择自己应该呆的地方。

孔子那个时代,能够选择如何活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还可以如何能够活得更好,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4.38 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从哪儿来?”子路说:“从孔子家来。”门人说:“就是那位知道做不成却还要做的人吗?”

石门是鲁国外城郭的大门。在这个地方,早上起来开门的小吏,被叫做晨门。这个晨门实际上就是一个隐士。因为,如果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看门大爷”,是不会知道这么多事的。而且他说话也不可能这么一语中的。而且,从他问的话中,也能看出,这个晨门,也是孔子的知音啊。

所以,如果是晨门这样的或者是荷蒉丈人,这些隐士,他们叫做知其不可而避之。就是你知道不行,赶紧回避起来就好了,像庄子一样。但是孔子所选择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孔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这个世界确实需要一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就是理想主义者。如果什么事情都是我们知道手拿把钻能做的,我们再做。那就不可能有创新,不可能有推动,不可能有突破。

所以,总要有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的人,才会去创业,才会去做很多别人没有作过的事情。孔子当时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业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六一.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知其不可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