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儿童的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数以万计的“可能性”,把握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并为其提供发展的可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面的支持。针对儿童发展的 “可能性”,为其提供相对应的环境进行开发创造,保护儿童出现可能性发展的潜力,避免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持续观察儿童“可能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并且建立二者的联系,使得儿童暂时的“可能性”变成未来发展的“创造性”,延续这种“可能性”,继而思考“可能性”的发展趋势,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设通往未来具有多样化可能性的途径。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children's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it is possible to have tens of thousands of "possibilities" every day. We should grasp the "possibiliti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them many possibilitiesof development. I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family,schools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The "possibility"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 to develop and create, protect children's potential for possible development, and avoid strangling children's creativethinking. To continuously obse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ssi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children and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so that the temporary "possibility" of children becomes the "creativity" of future development, continue this "possibility", and then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ssibility". To stimulate creative thinking among children and to create ways to diversify into the future.
【关键词】儿童;可能性;创造性;
【Key words】 children; possibility; creativity
一.绪论
前阶段在带孩子去上海游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往在家没有发现的各种可能性,让我开始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点细节。通过行走中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孩子在接触不同事物的过程中绽放出多姿多彩的可能性,因而思考这些可能性会不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当然当时的想法比较模糊,也仅仅是一闪而过。让我真正开始投入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最近在看的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在这本书中,成老先生对儿童的可能性发展给出了很多的思考和方向。他说儿童的名字也可能不叫儿童,就叫可能性。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联想,联想到日常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教育学生时面对这些儿童的大量的创造性思维,面对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以及让成人不理解的做法时,我们给出的是积极的可能性的引导,还是消极的认为是孩子的捣乱或者不守规则?
这让我意识到如果没有思考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也许我仅仅就认为那些脱离框架和秩序的可能性就是一些不守规则的捣乱行为,而现在却让我看到了儿童发展的更多机遇和潜力,这些非同一般的可能性如何能够让我们慧眼识珠般认识到它们存在的价值,也许就会帮助孩子进行更多的创造性发展。
二.“可能性”的含义
“可能性”在百科上解释为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加拿大著名教育现象学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机智》中指出:面对儿童就是面对一种可能性。而在我看来,儿童不仅是一种可能性,他们具有成千上万种可能性。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在《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中讲到要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如何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那就是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在支撑着老师能够点燃孩子学习激情的信念。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个儿童都有理想有梦想,儿童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特点在成长过程中逐一被发掘出来,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有可能性才会激发出独特的创造性。
三.“创造性”的含义
对于创造性,百科上给出了更具体的含义,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创造性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组成。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当我们具体了解了什么是“创造性”,就会更有目标的把儿童的“可能性”转化成未来发展的创造性。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指出:可能性就是生命巨大的创造性,可能性往往是未来性,所以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就是让儿童的未来性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引领儿童的可能性通往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意识,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活动,令儿童的可能性也具有了伟大发展的倾向。
四.儿童“可能性”发展的重要性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中谈到:哲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命题“人都有最伟大之处”。当然儿童也有自己的最伟大之处。儿童最伟大之处是三个字“可能性”。可能性是人的最伟大之处,更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由此可见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是多么的重要。
带着孩子走在路上,发现了蚂蚁在搬运食物,如果你和孩子停下来蹲下身仔细观察,会发现蚂蚁搬运的食物比自身大很多,然后引起孩子对蚂蚁的兴趣,也许继而引起对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发展的探秘的兴趣,别说不可能,因为这种“可能性”谁都说不定。前提是我们要具有这种发现儿童“可能性”的慧眼,并创造条件提供这种“可能性”的机会。
五.守护儿童“可能性”发展的条件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三者的共同关注下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忽视或者视而不见这种可能性,就会扼杀儿童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可能性”发展,儿童就会趋向于消极被动反面的方向发展,也许继而就会产生很多反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守护儿童向正面积极阳光的“可能性”方向发展,并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家庭的观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家庭教育的方法的差别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观察员。发现孩子爱画画,发现孩子爱唱歌,发现孩子爱表达,发现爱运动,等等。发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发展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最好践行者。读懂儿童,读懂每个阶段儿童的智能发展。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这是儿童发展的机遇期,如果错过了这些时期,对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的把握就会削弱。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明确提出人类的多元智能发展分为八种: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幼儿时期,这些智能是敏感快速发展的高潮时期。作为孩子的家庭观察员,父母有义务呵护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并且在面对孩子发展“可能性”的时候,做到保护和引领,而非限制和扼杀。
(二)学校的引导
全国模范教师于洁在《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一书中指出:最好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爱心里,它就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它就在我们学生的成长里。
可见,最好的教育就发生在校园里。学校教育做到回归儿童,以人为本,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用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帮助儿童发展,发掘儿童发展的可能,给予儿童可能性发展的支持和鼓励。学校教育具有重大的使命,教师具有重大的责任。在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儿童认知的引导也许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不到有哪些可能性,但是长久的坚持过后,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
苏格拉底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发生,在开学的第一天,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谁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他的全部学生中却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继他之后成为新一代思想家,这个人叫柏拉图。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对学生未来发展可能性的影响有多深远,所以作为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更要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保驾护航。
(三)社会环境的创设
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儿童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社会,可以说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你的孩子,总有一天社会会帮你教育他”。如果能够为儿童的发展创设更好的社会条件,那么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将会大量涌现。儿童具有社会性,也具有未来性,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期望,也是未来的保障。儿童可能性发展的前提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从三鹿毒奶粉到长生假疫苗,从网络游戏到网络暴力,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儿童不再仅仅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知识,各种媒介和网络传播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如果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将会走向消极反叛的方向,所以需要我们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帮助儿童建立正面的积极的发展可能性。
六.创造条件激发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一)多读书
今年的小升初试卷让我们看到儿童发展的局限性,只关注考试或者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儿童的基础教育阶段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古今中外圣贤们的思想和格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对于儿童来说,读书是大量吸收各种知识的途径,在阅读中思考和内化自我,认识自己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儿童开始有更多开拓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可能性。
我自己的孩子,目前三岁多,平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爱看书。”现在的他是最喜欢看书听故事,讲故事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我忽视他的这种兴趣爱好,剥夺他看书的权利,或者让他整天看电视玩手机,我相信没多久他就不会再说爱看书的想法了。但是,如果一直坚持陪伴孩子读书,我相信关于书的意义会让他不知不觉的创造出更多的想法和可能性。
(二)多行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是认识世界的方式,除了读书,还要让儿童多走出去看一看,领略世间万物的美好,看到宇宙间的苍茫大地,感受生命的厚重感。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外出的研学或者看世界是多么的重要。我相信每一次旅行和研学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历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如果想要了解事物的本质都要亲身参与,走进去才能更好的感受对世界的认知,开阔生命的维度和视野,体验不同文化差异下的另一种人生。
在带学生一起旅行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对学生不同面的了解,而且看到每个生命的不同和闪光点,以及他们在旅行中绽放出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我看到了他们柔软的内心,助人为快的品质,包容和互相扶持的友爱。在高山流水之间,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淋漓尽致的美和不同。这就是在行走中创造的“可能性”,这是发生在儿童身上通向未来各种“可能性”的情感积聚,行走的力量带来的对世界的敏感认知,逐步形成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七.未来儿童“可能性”发展的趋势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提到:有学者认为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儿童是最有理想和最有梦想的,但是往往有些儿童的理想和梦想被别人所绑架,因而失去了创造性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往往存活在理想和梦想之中。要让儿童有信心实现自己的“可能性”,就要让他们永远保持初心,拥有理想和梦想,并且拥有能够实现理想和梦想的条件。
未来儿童“可能性”的发展基于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的认知,重视儿童的梦想,呵护儿童纯真的心,不受现实学习生活中枯燥分数的束缚和桎梏,也不受虚拟网络化世界的诱惑和吸引。唯有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有机会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就像成老先生提到的要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引领儿童在生活中去认知、澄清、选择、判断。因为这也是价值澄清的过程,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积极阳光的发展更多的可能性。逐步认识到儿童的伟大,也就更能认识到儿童发展可能性的重要。
八.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因为重视儿童的“可能性”发展,才会给予儿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从而更好的开发创造性思维,使得儿童有了更多创造性的发明和发现。据说牛顿是早产儿,出生时特别瘦小,如果不是家人对他活下来的可能性抱有希望,也不会有他后来创造性的发现万有引力,也不会有成为伟大物理学家的可能性。
《儿童立场》一书中指出:发现可能性是为了开发。开发是儿童发咋还能的过程,开发可能性应成为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我认为教育在开发可能性的同时,还要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帮助儿童发现不同的可能性,还要依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为他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让可能性和创造性循环发展。依据创造性发现或者发明的特点,避免不良可能性的发展。从可能性推进创造性,亦有创造性检验可能性的发展可能。
九.总结
在儿童的可能性和创造性的关系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儿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和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向着正向的积极的方面发展儿童的可能性,并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明和发现。
儿童具有社会性和未来性,如何更好的培养儿童,还需要具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基础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建立未来二十年后的发展可能,如果急功近利,将会遏制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不同,我们要为了儿童的可能性发展保驾护航,遇见更多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于洁,《最好的教育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14
4.【美】罗恩•克拉克,《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