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5岁老人悲叹,老伴走了,孤独无依,才发现“亲情”特别残酷

01

在这个悲凉的世界当中,我们总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相伴的人早已离开我们的身边,唯剩孤身,不知何日是归期。

年少时,一群人相拥相伴,青春欢愉之情洋溢在我们的笑脸上,尽管我们天真懵懂,却也感受到了温暖,不怎么孤单。

中年时,你我远离了人群,摆脱了圈子,只给生活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自己选择孤独地走向远方,那是历经沧桑的选择。

年老时,我们闲居在家,倘若幸运,自然可以和老伴相守,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如若不幸,终究只能孤独到老,被人抛弃。

人这一生的孤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自己选择的孤独,当中包含着决绝和成熟。而另一种则是被迫的孤独,只剩下无奈和悲叹,然后一个人走向终点。

前者,那是逍遥乐事。而后者,只能说是晚年的不幸。

只不过,像后者这样的不幸,其实时常发生。要知道,你我晚年的归宿,要么两个人一同到老,要么一个人孤身到老,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也许,人到晚年,就是一个经历残酷现实的过程。

02

65岁老人悲叹,老伴走了,孤独无依,才看透亲情的真相。

镇上的刘老伯膝下有3个儿子和1个女儿,而且自己还住着一栋自建房。可以说,他是邻里乡亲都羡慕的“有福”之人。

老伴还在的时候,儿女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吃喝用度也很少让二老花钱。这,让刘老伯特别欣慰,自己付出了一生,算是苦尽甘来了。

但是,两年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而这改变的根源,就是老伴去世了,刘老伯无依无靠,儿女也逐渐远离了他,甚至很少回家探望他。

看着儿女的狠心离去,刘老伯的心顿时就寒了。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生,为什么孩子会如此狠心地将父亲给抛弃掉呢?难道说之前的孝顺都是“装”出来的吗?

为此,他向身边的亲戚打听情况,就是想知道这些不孝儿女,为什么会那么狠心地抛弃他?

有一个亲戚跟刘老伯说:“其实孩子跟你的关系一般般,只是因为他们跟你的老伴关系比较好,就爱屋及乌而已。如今你的老伴走了,那你的儿女也就原形毕露了。”

听了亲戚的话后,刘老伯才突然明白,什么亲情和血缘关系,都是虚的。亲情,其实特别残酷,令人心寒。

03

像刘老伯这样的情况,现实中特别常见。

老伴在世之时,儿女对父母的感情特别深厚,表现出来的孝顺之情也让人动容。可是,一旦老伴离开了,父母儿女的亲情就“断”了一半了,问题也就出现了。

说句不中听的话,老伴走后,如果老人家的身体比较好,那就算了,至少能自己照顾自己。反之,如果老人家的身体不好,相信他会活得更加卑微。

自古以来,“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人性现实。

对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血脉亲情,依旧还是不靠谱,甚至愈发变得淡薄起来呢?我想,有这么两个原因。

首先,血缘亲情,与现实的利益追求相比,终究还是被比了下来。试想,在个人利益至上的环境中,又有谁会在乎所谓的家庭亲情呢?

次,人性最为残酷的地方,不在于没有感情,而在于它特别善变。也许它这一刻是这个样,下一刻是那个样,又有谁能预料到呢?

尽管说我们需要为亲情添一把柴火,让它烧得更旺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当一盆冷水下来的时候,所谓的温情脉脉,立刻就会变得冰冷无比。

04

人老了,老伴离开了,只能两条路可走。

首先,房子和钱财,千万不能提前给了孩子。

有很多人都比较天真,觉得自己对儿女好,儿女就一定会对父母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厢情愿”。

自己好,并不代表别人就一定好。哪怕是儿女,也会存在“人心隔肚皮”这一面,又有谁能完全弄清楚所谓的人心呢?

所以说,把家产钱财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千万不要提前就分给了子女。这,既是给当下一个保障,也是给未来一个保障。

其次,要学会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毫无疑问,如果孩子不来照顾父母,我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自己“顾”自己了,千万不要有依赖别人的心理。

慢慢地接受一个人生活的事实,同时也多跟身边的老朋友联系。人老了,独乐乐还真的不如众乐乐。有几个老伙计在身旁相伴,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人到晚年,我们早已走到了生命的后半段,到底能过成什么样子,儿女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关键,还是需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

生活,该怎样就怎样,顺其自然就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65岁老人悲叹,老伴走了,孤独无依,才发现“亲情”特别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