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儿童教育心理学》

>> 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他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 一个人的性格在十岁左右,就会靠自己的思想、行为而定型,而且会这样使用一辈子。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于成人来说,其实就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一个过程。


>> 关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


>> 因为我们的思维并非是客观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的。


>> 人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观点并不等同于这个事实本身。


>> 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会减弱自卑感。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 判断儿童是否成长的一个有效标准,就是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理解力追求的目标对社会有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是否具有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


>>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是否具有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困难的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


>> 儿童做的每件事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想要理解他所做的事就必须先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作为一个教师,确实该如此做,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一定不是孤立的,而是背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虽然很难去了解他的过往,但是了解这些理论总是好的,至少不会武断的去批判,去责骂,去偏爱。

>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


>> 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


>> ,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一个个体偏离轨道,变坏了,并非突然。而是一点一点的变化的,做父母的应该要更敏锐,细心的去发现孩子的小小变化,及时调整,和纠正。再次感叹父母的不易啊

>造成行为倒退的,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不起作用,而是那些不时产生的大大小小的错误在发挥作用。而这些错误的产生,影响了个体成长。


   


>> 我们的心理奇妙之处在于,决定我们要走的方向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


我们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构建的基石,因为观点指导行动。

>决定我们要走的方向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

>> 儿童在面临这种处境时并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得到任何正确的指引,他只能独自挣扎着去应付,此时,他的恶劣行为才会出现。

>相比将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而言,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忍和自信的品质,要让他们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有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要追求优越的冲动。人的本性无法容忍长期的低下和屈从,被蔑视和被侮辱的感觉、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会使人产生渴望登攀更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获得补偿和达到完美。


>> 心理健康的儿童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就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会用行动来争取教师的好感,也会将自己打理得整齐清洁,正是一个正常儿童的作为。不过,现实证明,这样的儿童只属于少数。


>> 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远比马上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21《儿童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