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看教父抢银行!我笑抽了

抢银行。

是在电影里永远不会过时的情节。

如果要选出一部抢银行的影史最佳,那十有八九就是《热天午后》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十二怒汉》就是他的第一代表作。

在豆瓣上,《热天午后》是他评分第二高的导演作品,高达8.7分。

有可能是一位被低估历史地位的导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同时期有一个库布里克。

主演阿尔·帕西诺和约翰·凯泽尔,以及很多海报上的持枪造型,难免会产生一种误导。

没办法,1972年和1974年《教父》系列的两部电影大火,带旺了黑帮犯罪题材,有枪就有票房;

饰演二代教父的阿尔·帕西诺,和演二哥弗雷多的约翰·凯泽尔,都是一跃当红,找到他们主演,投资就不用愁了。

《热天午后》在紧接着的1975年上映,宣传上蹭点热度无可厚非。

但实际上,整部电影一共只开了两枪。

故事根植于70年代初越战后期的时代背景,讲述了3名美国青年抢劫银行,中途不断发生各种意外,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警匪对峙的持久战。

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剧本,并非是纯属虚构,而是来源于轰动全美的一次银行劫案。

导演还特地找到主角原型,支付了7500元的授权费,并许诺了1%的电影利润分红。

原型在电影里被改名叫桑尼,他估计做梦都没想到,电影公司给到他的钱,会比银行里所能抢到的现金还要多。

西德尼·吕美特在电影开场先用一组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街拍,配了一段音乐,展现了当时美国街头的众生相。

这么做的一个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看出,虽然那时越战还没结束,美国本土却好像啥事都没有,日子该怎么过还得过。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暗示这是一个来自于现实的故事,音乐还没结束,主人公已经置身于场景之中。

意思可以是,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

阿尔·帕西诺的二代教父形象深入人心,到80年代《疤面煞星》里的爆烈黑老大,90年代《盗火线》里的勇武警察,21世纪《爱尔兰人》里的工会会长,他给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无论演好人还是坏蛋,都是那种大哥级的人物。

《热天午后》里他饰演的桑尼,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混社会混得很平庸,所以当桑尼需要一笔巨款的时候,只能想要抢银行这个简单粗暴的办法。

一般抢银行都要经过一番精密的计划,《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就做了一次精彩纷呈的示范。

不过那真的只是电影效果。

现实是桑尼压根没什么大计划,他和两个同伙就是一人拿一把枪,选择在银行快要关门的时候行动。

能有这种自信,全凭他曾在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知道一般的报警系统是怎么回事。

确实,他依靠经验成功阻止了银行职员触发报警系统。

却也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以为烧掉银行的记录,就可以逃脱警察的追捕。

谁知烧纸的烟雾,却引来了一个热心路人的注意。

经理说他去把路人打发走,剪辑很鸡贼地在他们对话中间,切回了一下桑尼的视角,说明玻璃门是有隔音效果的。

表面看上去经理很听话,没有跟路人说被抢劫了。但真是这样,感觉没必要切给桑尼镜头的,经理完全有理由在对话中小声加了一句,“我们被劫持了,报警。”。而路人最后说的一句话是,“OK”。

警察并不知道桑尼的身份,可以确定并不是中途跑路的同伙告密。

那只能是路人报警。

如果在经理不泄密的情况下,路人就能猜到里面有人抢劫,那这路人也太神了。

所以最大可能性是经理借机给了提示,路人随后报警,明确说明了有人被挟持,警察才会这么快就调动这么多警力包围。

试想如果路人只是单凭自己的判断就报警说有人抢劫银行挟持人质,万一判断错误呢?他是要负责的。据说在美国报假警,那是触犯法律,甚至会坐牢的。只有经理给了明确的提示,他才有理由报警。

桑尼一开始也怀疑经理,经理说他的薪水不足以让他逞英雄。

不过之后他透露自己有两个孩子,也意味着他不能失去这份工作。

假如桑尼真的这么顺利把钱抢走了,他这经理什么也没做,恐怕工作是很难保住。这绝对有提示路人报警的动力。

这只能是其中一种解读,是否正确见仁见智。

重要的是,这种留白空间是《热天午后》的一大亮点。

结局桑尼是否选择放弃,进而背叛了约翰·凯泽尔扮演的同伙萨尔,也具有非常大的解读空间。

桑尼的原型人物曾在电影上映后给出了“官方解读”,说自己没有背叛。不过他这么说也是为了显得自己讲义气,而不是出卖朋友的小人。

而且电影也不一定要完全根据现实的来,在极端环境下,人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呢。

主人公被逼入了一条无法回头的绝路。

这是《热天午后》能够扣人心弦的关键点。

但扣人心弦的方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以至于这么一部较为纯粹的犯罪片,可以归入到黑色喜剧类别。

剧本在叙事上有着很精心的设计。

桑尼的抢劫动机一开始是隐藏的,到中段,也就是中点场景,被用来作为反转爆点。所以建议在阅片前不要看任何剧情简介,说不定就有把桑尼动机写出来的。

在反转之前,被着重表现的是整起事件的荒诞性。

毫不夸张地说,从阿尔·帕西诺踉跄地拿出枪开始,真的可以一直笑到中间的大反转部分。

搞笑程度不输任何一部纯喜剧片。

笑到抽筋都不奇怪。

警察的到来让桑尼和萨尔陷入崩溃。

搞笑的是,被挟持的职员居然质问他们。

你们怎么搞的,抢劫银行都没个计划的吗?

明明是劫匪强势,人质弱势,却搞得像大人批评小孩一样。

嗯,人质在批评劫匪。

警察出场之后,真正的好戏开始上演。

基于当时美国社会的特殊性,由于桑尼挟持了人质,警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给了桑尼表演的机会。

在桑尼提到了阿提卡事件后,围观群众的情绪被点燃。

警察更是不敢来硬的,担心引起舆论风波,领头的要负责事件。

阿提卡事件是发生在1971年的一起监狱暴动事件,美国警方采取了过激措施镇压,导致许多无辜囚犯也被杀死,更要命的是囚犯多是黑人,警察多是白人,这就触碰到了美国社会的一个痛点。

美国人民像近年弗洛伊德被跪杀事件那样,兴起了巨大了风浪。在这种大环境下,警察要是再伤了无辜,无疑是给整个社会火上浇油。

最主要是媒体来到了现场,对这场劫案进行了直播。搞得警方想直接射杀桑尼都要担心太暴力会不会影响到电视机前的小孩子。

人质和媒体成了桑尼的绝对护身符。

他竟然可以肆无忌惮,手无寸铁地走出银行大门,和警察吵架。

警察明明近在咫尺就能抓获这名罪犯,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自美国建国以来,就有着反抗权威的传统。看着桑尼和代表权威的警察对抗,又因为阿提卡制造出舆论之后,桑尼还赢得了围观群众的喝彩,活生生被捧成了一位英雄。

这种事大概也只有在美国才会发生。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个不爽桑尼的路人忍不住冲过去揍桑尼,警察居然拉走了路人,替桑尼解围。

是的,警察替罪犯解围,把打罪犯的路人抓进了警车,接着还给了罪犯创可贴,处理伤口。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被挟持的职员大姐,明明可以出去了,桑尼也没阻止,她却要求回到银行里面继续当人质。

警察眼看就要救出一个人质,却被人质拒绝救出。

类似的荒诞戏码还有很多。

神奇的是,西德尼·吕美特真的不是在拍喜剧,他没有用任何喜剧手法来表达。没有滑稽的配乐,也没有专门用来制造幽默的台词。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也绝对不是喜剧,他仅仅是呈现出了抢劫这件事,确实是超过了桑尼的能力范围。

一切就只是把事情本身拍出来罢了。

喜剧从来就不是一种手法。

且喜剧的内核永远都是悲剧。

反转之后,观众对桑尼这个角色会产生一定的同情。

他糟糕的处境开始被放大,悲剧色彩在后半段才得到释放。

前半段有多爆笑,后半段就有多凄惨。剧烈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

尤其是桑尼写遗书那段,没什么比面临死亡更为绝望了。

桑尼做错了,他需要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

《热天午后》赋予了他一种越战受害者的形象,加上他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这为他赢回了一些尊严。

也难怪角色原型在看完电影后,对影片整体感到满意,并对阿尔·帕西诺的表演表达了佩服。不过他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意见,比如他和妻子在现实中早已离婚,而不是在电影中仍有纠葛。

这场闹剧最终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不然FBI就可以就地解散了。

但他因为电影,他未必是全败。

抢银行一分钱没抢着,他却依靠这段经历给好莱坞提供了素材。所获得的收益最终帮他实现了原本为了抢银行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8.7,看教父抢银行!我笑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