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读书笔记(4)依恋和情绪调谐

请勿转载!!!


感谢曹老师的推荐


读书笔记无需付费      黄倩雯7.14

依恋和情绪调谐

早在20世纪,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就提出: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对于恶劣的现实生活环境的反应——忽视、虐待、分离——而不是婴儿时期的性幻想的产物。

另一位精神病医生罗伯特·安达在整理ACE研究(儿童时期不良经历研究)的数据时,惊讶地发现:

如果在美国能消灭儿童虐待,将能降低一半的抑郁症发病率、2/3的酒精滥用问题和3/4的自杀、注射毒品和家庭暴力。

童年时候遭遇的创伤,确实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乃至身体健康……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3+1种依恋模式

玛丽·安斯沃斯和玛丽·梅因以及她们的同事多年来做了数千小时的母婴行为观察。

安斯沃斯基于此前的观察创造了一个实验程序,叫做“陌生情景”,用来观察母婴短暂分离时婴儿的反应。

正如约翰·鲍尔比观察到的那样:

1.安全依恋的婴儿表现:

母亲离开,痛苦;

母亲回来,继续玩耍。

2.回避依恋的婴儿表现:

母亲离开,不痛苦;

母亲回来,忽略她。

3.焦虑或矛盾依恋的婴儿表现:

持续地哭闹来引起注意。

研究者认为,这三种依恋策略都是有效的,因为这些策略能让他们的养育者提供尽量多的关爱。

然而,这项实验另一组研究对象的依恋方式并没有那么有效,他们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他们的养育者打交道。

梅因把这种依恋风格称作“混乱依恋”。

4.混乱依恋的婴儿表现:

母亲既提供他们生存的需要,又是他们恐惧的来源。

身体的转化反应

内在冲突会通过身体机能问题表现出来,即所谓的“转化反应”。

很多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士兵都承受着无明确原因的瘫痪,作者在墨西哥和印度还见过很多“癔症盲”的病例。

书中提到一位幼时遭遇父亲诱奸的女孩,极有可能是由于创伤的折磨患上了视网膜红斑狼疮(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那么,心理疾病是否真的与身体疾病正相关,长期抑郁是否真的会让我们的身体付出代价呢?

儿童时期不良经验研究(ACE研究)将告诉你答案:

超过5万名凯撒健康促进组织的病人通过疾病预防部进行年度综合评价,填写一份非常长的医疗问卷。

研究人员花了超过一年时间制定了10个新问题,来仔细覆盖各类儿童时期不良经验,包括身体和性侵犯,身体和情绪忽视,家庭失能(父母离婚、精神疾病、坐牢)等。

研究结果表明:

ACE分数越高,成年后长期抑郁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同时持续的压力也让身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ACE分数为6(10分是满分)或以上的人中正在承受美国十大致命疾病的数量比ACE分数为0的人高15%。

这些疾病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病。他们有两倍的概率患上癌症,四倍的概率患上肺气肿。

儿童虐待预测成年功能

艾伦·苏劳菲和他的同事通过明尼苏达风险和适应生涯研究追踪了180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苏劳菲和他的同事发现,照顾的质量与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1.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时,给密集的、强迫性的、入侵性的照顾可以预测幼儿园及之后的过度活跃或注意力问题。

2.早期父母的忽视严苛的对待会导致学校中的行为问题,也能预测同辈之间的问题,以及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同情。

3.能否成功应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挫折,关键在于人生中的头两年中与主要养育者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读书笔记(4)依恋和情绪调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