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关键是什么山

父爱如山,关键是什么山

作者:孙平(可遇爸)

“父爱如山”这个比喻,其实我是赞同的。但关键问题是:父亲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山”这个意向,实在可以延伸出许多遐想,而这些遐想,又无不一一对应着现实中,父亲的种种形象。

1.“远山”抑或“近山”?

我的女儿可沁,前段时间正在学步。有一次,她大运动能力突然爆棚,想爬到沙发上面撒欢,但是沙发对当时的她而言还太高……

而当时,我正一屁股坐在沙发前的地板上喝着东西看着电视。沁沁于是晃晃荡荡地走到我面前,还笑呵呵地看着我......我当然也对她回以笑容,但就在我们这毫无违和感彼此微笑的温馨瞬间,这胖胖竟然一脚踩在我的大腿上,再用手勾着我脖子,然后再一脚蹬在我的肚子上,接着再喝哧喝哧地连蹬几脚,最终踩着我的身体,抓着我的头发,把自己蹬上了沙发......上去之后,她还咯咯咯地笑......

虽然沁沁当时只有二十来斤,但是二十多斤的重量集中在她的小胖腿上,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一起挤压我大腿......那感觉,还是有点酸爽的。于是我下意识地大声喊起来:Cathy, are you climing a moutain or something?

当然,我没有阻止她爬我,而且她上去前最后一下还把屁股顶到我头上,把我眼镜给顶下来了,我也木有办法——谁叫你想爬沙发, 而不争气的爸爸我,又恰好靠在沙发下成了你的肉梯呢?

当然,大概五分钟以后,在沙发上撒泼玩腻的沁沁,又决定顺着我这个肉梯,再爬了下来。她这样反复了几遍,因为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再加上她不怎么重,而且肉肉的身体,给人一种按摩的体验,因此我也就木有任何反抗了.......

我看着在玩腻了鄙人的肉梯以后,选择在离我不远处堆积木的沁沁,心中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我以前把这句话理解为形容“父亲的持重和威严且不可太接近”,但是今天,我对这句话有了全新的理解:父亲是山,但并非可望不可及的远山。他应该是一座互动性很强,允许孩子们攀爬,且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场的“近山”。

实际上,孩子需要通过攀爬父亲这座山来学会很多东西。各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运动能力、认知学习能力、和母亲之间适当的界限感、对规则的认同感,都和父亲在孩子成长早年的持续在场呈正相关。

所以父亲是山,我并不反对这个隐喻。但我认为这山,它并不能被刻板地定义为沉默、持重、威严、不可接近,不善交流,且只能用行动来表达爱。

因为这样的父亲太刻板,这样的山太荒芜。


2.“五指山”或者“西西弗的山”?

还是父亲,还是山,让我想到了我很久以前的一位女性来访者A。这位来访者的父亲有病,听说身体有比较多的毛病。

但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允许自己女儿成年以后的各种自主行为。

有一次A打算去见一位自己比较有感的男生,但是父亲不喜欢那个男生,然而他没有说。在A和男生吃完饭回来以后,她的父亲告诉她,自己一想到A要去见那个男的,他就感到一阵阵心绞痛,这次有可能要住院.......

这种情况还发生过很多很多次,在她离开家乡找工作以后,在她出国以后,在她明确告知不打算近期结婚生孩子以后,她的父亲都发了病,并希望她改变自己的、自主的决定。

后来有一段时间,A放弃了出国生活的可能性,也放弃了在外地的工作,更放弃了外地的男友,她彼时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也在跟家人介绍的相亲对象在处着。那段时间,她父亲的身体,几乎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即使有了些许问题,也没有来告诉她或者找她。

当然,这个故事后来的发展是很好的,好到什么程度,我无法告知。只是在陪伴A的那段时间,“父爱如山”这个词再次萦绕在我的心头,形成了我的遐想。然而,不过,但是,那座山,是生生压住自己孩子,阻断其各种自主行为,“毁你花果山,诛你不死心”的五指山。

这样的父亲太威权,这样的山只手遮天。

我依然记得,我还曾和一位男性来访者工作,姑且称之为B。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的记忆有些模糊。但是我仍然记得在有一次会谈当中,我仔细询问彼时读高中的他,不想再去上学的原因。

他回答了我,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我去上学了,我爸爸会高兴两天,然后他会让我争取进入全班前十;如果我进入全班前十,他会高兴两天,然后让我进入全班前三;如果我进入全班前三,他会高兴两天,然后要求我通过努力转入年级里的实验班;转入实验班他可能会高兴两天,然后会告诉我,真正的考验还是高考,高考以后,再像他一样考公务员......

“从小到大,如果我做到了他要求的那些事情,我就必定会被要求做更多。我只要一动,后面就不知道还有多少要求和期待在尾随着,所以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我就躺着,这样起码不会再有被层层套牢的危险。”

我记得,那是我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联想到“父爱如山”这个词——这位父亲是宙斯,这个儿子是西西弗,他被宙斯惩罚着要一辈子推着巨石上山,然后跟着巨石滚落,然后再次推上山,以此循环,以此为“天”所罚——这个儿子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他的父亲不允许他成功,他要求他永远都在循环苦修的路上。

3.父爱如山

有时候,我想想,做父亲还真难。孩子小的时候你要作为一座近山在场,供孩子们攀爬,与他们互动,用科胡特的话说,允许自己作为一个被孩子视为英雄的理想化客体,与孩子融合。

到了青春期以后,你要作为一座远山逐渐退场,放手让已经在你这座山上练就了各种技能的孩子们去远行、去探索,无论那前方是一马平川,抑或是山河大海。

在某些时候,你的孩子们会回到你的身边,爬到你这座山上,回到曾经你为他们铺设的小径上,汲取力量,然后,他们或许会再次离开……

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也变成了山,和你隔着远远的距离,彼此尊敬地凝望。

这样的故事太美,美到不真实。

大多数的父亲,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不在场,却在孩子克服了父亲不在场的失落和艰难险阻,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认同的男性偶像以后,父亲们才背着沉重的行囊回到孩子的世界里,想教他们做人,想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晚矣!

你没有陪伴我经历过我最脆弱的那段日子,当然,你也没有资格享受我今日最完整的这个样子。能量守恒也好,天道循环也罢,做父亲实在不易。因为一不小心,你不知道怎么,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心。

所以今时今日,我仍然认为父爱如山。但是这个浪漫的隐喻并没有教你做一个怎样的山。山可以承载,也可以压迫;山可辽远,亦可迫近;山可以让你走近攀登,亦可只允许你远远崇拜。

最后我想引用我之前翻译温尼科特时最后的那段话,用以致敬伟大,而不易的父亲们:


所以父亲们,“活下来,活下去”(be alive and stay alive),在孩子的童年,不死亡,不退场,熬过生活的艰辛,熬过妻子从对你向对孩子的情感转移,熬过孩子对你的亲近和依恋,熬过他们对你的理想化,熬过他们的愤怒,熬过他们的失望,熬过他们把你一会儿视为神和一会儿视为虫的戏剧性起伏,最终在他们心中成为一个普通的,但却深爱着他们的老男人。


你还站在那里,你还坚韧地存在着,because you are a FATHER.


作者:孙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洛杉矶新精神分析中心(NCP)四年制受训精神分析师;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PSAA)会员;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精神分析师;

美国加州受训研究型精神分析师(Research Psychoanalyst Student)执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爱如山,关键是什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