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心安是吾乡

毕业,一回到家,躺在床上时,有了这种感觉。心安。

上一次躺在老家睡觉的时间年代有些久远。差不多过去15年了吧。

不知道是太累,还是这久违的感觉。伴着窗外鸡鸣鸟叫。睡得很香。

虽然在上大学之前,一直都在这个被称为稻作发源地的地方各地放养着。可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再也没在老家住过了。接下来的这么多年,我被动的不停地更换着住所,顺便还在各个学校流窜。居无定所。平均每年搬一次家。这让我在初中开始寄宿生活之后反倒觉得安定了。如果没有休学的话, 初中生活真心不赖。

高中离学校太近,所以没能住校,所以我又开始居无定所。初略算了一下,高中住过的地方不下6处。所以也是出于安定的考虑,最后还是去了能寄宿的学校。

也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填报志愿,省内的就没考虑过。一本被当之后,老爸叫我补报昌大算了。心一横,还是没有妥协。至于这一横,直接横到沈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甚至在同学劝我和他一起去沈阳时,还被我鄙视一番。至于最后一个志愿填了沈阳,也是看地名和校名随便填的。“不幸”中招,这是后话。

虽然这次远的超出了我的预料,但还是很兴奋。那时的概念,出中原,就是异域。但见到第一批室友之后让我略有失望。完全没有异域感!可能频繁的转校,寄宿的缘故。很快和新同学们处的不错。只是吃过几次食堂以后就开始有点想家了。还记得那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吃馄饨面。想起那时写的那首酸诗了。现在反倒觉得那段日子也挺不错的。那时又怎会料到时至今日自己竟会怀念那些“黑暗料理”。

前几日躺在床上无事可做翻了一遍大学四年改的所有状态,发现有关于家的,很少很少。有一条记得很清楚:早上醒来,以为是躺在家里。很温暖。那是在福井写的。那是一段归心似箭的日子。结果我却是拖到最后离开的人。沈阳因为饮食而缺少家的的味道,福井是孤单而缺少家的感觉。而事实证明,习惯可以改变,甚至不可逆转。以至于离开沈阳那会儿有种阔别故土的感觉。尽管我自认为自己足够耐得住寂寞,但是孤单的感觉像老酒,时间越久,越辛辣越刺鼻,有时甚至会把眼泪熏出来。所以离开福井的那天感觉空气里都透着轻松。

久违的故乡的感觉,久违的安稳。时隔多年,再一次回故乡,再一次干农活,发现一切都变了。但感觉还在。抛秧、补秧、放水、去田里摘菜做饭。看着院子里的枣子熟了,当初自己种的柚子树也结出了很多柚子。感受着这一切,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农。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告诉自己如果这就是我的生活。一切还不算坏。只是某一天的某一瞬,突然寂寞来袭。从心里到味觉。也许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才会在离开沈阳和福井的时候,狂吃着烧烤和寿司。结果因为这样做,反而让这寂寞来的更快。而至于那座城里曾经一起住着的那群人。我越发担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变的模糊。

老实说,从心里我开始有点不适应家了,尽管这曾是我无比想念过的地方。尽管我疲倦的奔波,有些不想离开了。但这种无压力的生活却让我隐隐感到窒息。这难道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或许再过不了多久我再看到这句话,会鄙视自己的矫情与幼稚。反正现在的我,只想离开。

记得每次放假过不了多久就急着回学校,学校没开门,借宿其他同学寝室也是能早绝不晚。还甚至暑假不回家。这次能在家呆这么久而且还能呆住实在是难得呀。可能家之于我,离开之后,家的感觉才深切。所以我习惯也喜欢,不断地离开。现在的这个阶段的我,固执地论为家是用来告别和怀念的。异乡是用来生活的,艰辛但不单调地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处心安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