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魏火了!你读过的书,终会铺成你脚下的路

1

这些天,抖音被一位所谓的“流浪大师”刷了屏,几乎每几个视频就会有一个是关于这位“大师”的。

爆红了几天之后,“流浪大师”的身份终于是被确认。他的名字叫沈巍,今年52岁,他不仅精通《左传》、《战国策》等书籍,甚至论语、四书五经都信手沾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确有大师风范。

读书对一个人的眼界是有影响的。

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很喜欢读书,他的收入不算低,但是打扮却很寒酸。

当时许多和他工资差不多的老师都贷款买了车,而他却还是骑着破自行车,后来才知道他的钱买了很多书。

他上课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死板的讲或者是照着答案念,对于一些问题他总有自己的见解,他也总能给我们讲出很多东西。

他讲课不依照课本,在他的课堂上有很多课外的东西,所以有很多人喜欢听他讲课,因为能接触到许多不一样的新鲜东西。

2

我喜欢上看书是在初中,虽然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书。

从初中开始我喜欢上了小说,几乎每天都看,喜欢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那种宏大的故事背景,就像辰东的《神墓》。那时是唐家三少的巅峰,也是斗罗大陆的巅峰。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有图书馆,也偶尔去几次,不过那时的兴趣从玄幻小说改成了悬疑推理。

每天下午的四十五分钟的大课间总会去翻上几页,几乎很少碰文学类的书籍,直到见到她。

她是在我高一那一年考上了北大,我的语文老师让她来给我们分享经验,第一次见到她就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在分享的过程中她提到最多的就是读书,而她也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当我去接触这几本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以后的自己居然会喜欢上这种感觉。

后来上了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种类更加齐全,能看的也更多。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院长就说:大学四年你们一定要交的两个朋友:图书馆和运动场。

渐渐的明白书不仅仅是大学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还是一些课程之外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3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电子阅读,但是我仍然喜欢纸质阅读。每次睡觉前,我都会去看书,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曾经有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读的书都去哪了,我并没有感觉出来啊。

他回答说:以前读的书虽然我不知道它去了哪,但是我知道它就像我小时候吃过的饭长进了血与肉里。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到:没有后者,书就是路。

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无数圣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挖掘人类潜能的重要工具。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内在的、是气质上的改变。书读的多少不是用于炫耀而用于充实内心。

读书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学得多,而是让自己更加充实。

学专业课的时候我经常看一些其他高校的同专业的书,室友就问我:看这么多有用么,学校的考试又不考,何必浪费时间呢,你看我平常玩,考试之前看看书就行,问题不大。

我没有说话,我知道这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想得高分,只不过是怕别人说而已,说白了就是虚伪。我读书只是我想读。

4

张雪峰曾经说过:你现在读的一百本书不管现在有没有用,在将来只要有一点能帮助到你,你这一百本书就没有白读。那么多书,将来只要在考试的时候能碰到一个,付出的时间和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读书对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改变的作用。

文学院有一个学姐,汉语言专业,大学前三年里她看了很多书,《左转》、《论语》、《活着》等等。所以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上她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她在舞台上的气质真的不一样,说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有感染力。

无独有偶,中国诗词大会上的武亦姝也因饱读诗书而被人称为才女。虽然有很多人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但是还是要继续读下去。读得多了才能明白人为什么而活,什么是人生。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知道知识的多少,而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升华。书读的多了对人的修养也有一定的提升。

所以有人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但是书不可一日不读。

虽然我读的不算多,但是当我明白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之前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也许不一样,而这里的书的意义也有很多,但是不论是因为什么,书对人都会有一种改变,不仅仅是内心的充实,还有气质的升华,同时也能导向人生。

-END-

作者:蒲公英舞,一个简单的大男孩,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信心,虽不出众,但却一直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浪大师沈魏火了!你读过的书,终会铺成你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