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之八 爸爸妈妈这代人

作者 吕东平

爸妈这一代人,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跑鬼子” 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入关八年整,蹂躝东北十四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老百姓经常跑西山躲鬼子。等回来一看,什么也没有了,那些鬼子汉奸吃够,抢走,剩下就都给点上火烧了,老百姓成天颤颤惊惊地过日子。

爸爸常说,有一次,听说小鬼子要进庄。庄里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西山上躲起来,爸爸也跟着奶奶去了。

等鬼子撤了以后,回家一看,庄里的猪牛鸡 狗鹅鸭都被杀光了,吃不了的都带走了。其实来扫荡的有一部分是日本鬼子,而大部分是伪军,他们靠跟着扫荡过日子。

从西山回来,奶奶和爸爸进屋一看,一片狼藉,辛辛苦苦地才搾的十几斤油,被鬼子全倒进锅里,把缸里的穇子面,做成小饼炸着吃了,鸡被杀了,蛋被吃了。

这还不说,那些可恶的鬼子汉奸们,临撤走前,还在那屋里尿得到处是,还拉上好几泼屎。你说可恨不可恨!

还听说有一次,也是上西山躲鬼子,爷爷背着一个装衣服的小木箱,里边可能有一两个大洋。日伪汉奸硬要开箱检查,爷爷吓得够呛,好说歹说地求他们,说是几件衣服。结果还是被刺刀穿了几下,象是衣服,才罢休!

那年代,伪军、国军、五十七军、八路军,还有很多杂牌军,都经常到庄上来要钱要粮,老百姓担惊害怕地过日子。

唯一不骚扰老百姓的真就是八路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我问过爸爸,爸爸说,真是那样的,八路军来了后,不但从不进老百姓家抢夺东西,而且还给老百姓带些好吃好用的。

尤其夜间,都铺上些稻草,睡在大门外的门楼底下,从不进百姓家院内屋内。清早,那些八路军的小兵就给各家的水缸里挑满水,打扫院子,劈柴火,可勤快了,确实惹老百姓喜欢。

爸爸小时候,爷爷送他和二叔到北河村教书先生吉康那里,上了几天的私塾。后来就上了“抗小”,全称叫“抗日模范小学”,接受抗日救国的道理。

爸爸经常回忆,老师是从东北来的。九一八,日本鬼子进中国,有很多青年老师,来到关内教学 ,为的是宣传抗日救国。爸爸直到晚年,还没忘记他上“抗小”时唱的那首抗日经典歌曲,有时自己没事就唱起来。那首歌就是在“松花江上”,歌词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 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 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上了几年后,日本鬼子打到了家乡,“抗日模小”就办不下去了。

学校解散的前一天,老师给学生开会。这一段爸爸记得特别清楚,常对我们说起。

老师说 ,同学们,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所到之处,为所欲为,肆意踐踏。百姓于水火,生灵涂炭。我们明天就不能上学了,就要走上社会。

老师用最简单的比喻,他说,咱们好比骑在屋脊上。前面就是抗日救国,就是革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后面就是见不到太阳的黑暗之路。两条路,一是革命的,一是反革命的,看同学们怎么走!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选择走革命的道路。老师接着强调,在家务农种地也是革命。

当时大爷爷家的二姑三姑都已是地下共产党员,正配合上级党派来的工作队牟平在村里发动群众,搞减租减息。他们动员爸爸和她们一起参军,爸爸也一心上前线抗日。

但因奶奶只有爸爸一个孩子,爷爷又不在家,其母子相依为命,难舍难离。后来听老师说,种地也是革命,爸爸以孝为先,就选择了在家种地。

后来二姑、三姑都参军了,她们在解放军的队伍里干得很出色,解放前后,二姑夫,三姑夫分别曾到副省级和师长。

爸爸十六七岁就开始出民工,帮八路军转移医院什么的。一九四八年还参加了淮海战役的支前,给前线送炮弹。爸爸经常给我说那些残酷且感自豪但又值得回忆的片段。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六,爸爸才刚十九周岁,就参加淮海战役支前,推着木骨碌车给前线送炮弹。他们从山东日照县的柿树园出发,没走多远,忽见阴云密布,接着秋雨连绵,伴随凉风瑟瑟,更加泥泞路滑。鞋差不多都坏了。临走的时候庄上给每人发了一双布鞋,个别没坏的也不舍得穿了,赤着脚,鞋拴在车上,推着车子爬过那些山路陡坡,穿越那些荆棘丛林。到了沂山休整的时候,才发现每一个人的腿上被划得直往下淌血水。

那时解放军节节胜利,本来打算支援济南,到了沂山,济南就解放了,这又回头转往南走。到了江苏的东海县休整了几天,又推着炮弹再往南挺进,直到安徽的南宿县。等战役结束回来的时候,从安徽的南宿县光着脚踩着雪花往回走,出来太阳一晒,雪化了。踩着这半雪半泥的道路,一直走到江苏的小李庄。那是春节前,他们到家的时间是腊月二十八。近五个月赤脚走了三省二十县,省下了鞋子磨硬了脚板,吃了苦锻炼了意志!

他们这次支前,每天都会有危险和不测,天上的敌机不断地搜索目标,侦察轰炸。乡亲们随时接受命令,或进或退,或装炮彈,或卸炮单,或伪装卧倒,或推车快跑。爸爸讲到那激烈场面时,犹如历历在目,浮现眼前,更加心潮彭湃,激动不已!

爸爸那次和本庄的吕维领一起去的,他比我爸大两岁。如果有哪个晚上或者有允许睡觉的时候,他俩盖着一床被单颠倒着睡,家乡话叫“通腿”,靠互相抱着对方的脚来取暖。 他们俩也作好了“光荣”的准备,他俩说好了,如果能有一个活着回去的就知足了,回去告诉家里的人牺牲在哪里的,埋在哪的。结果很幸运,他俩都活着回来了。

陈毅曾高度评价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爸爸从小深受父老乡亲赞成,解放后丈量土地,当会计,搞副业等,都是骨干,上调乡里商业工作,始终深受重用,干得非常出色。

爸爸和妈妈是娃娃亲,因爷爷和姥爷等人,解放前常在一起做买卖认识,后便约定为亲的。

妈妈比爸爸大一岁,也是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年轻时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宣传队,参加“青年妇女识字班”,宣传革命理论。

爸爸妈妈经历了抗日救国、淮海战役、土地改革、互助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四清文革,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直到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

爸爸曾数次救人于危难,一生坚持正义,与人为善。

爸爸妈妈一生忠厚本分,勤俭持家。谨慎做人,低调做事。

爸妈的辛苦养育和良好教育,使我们这代人健康成长,达到了家和万事兴。爸妈的教育理念和治家之道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五章之八 爸爸妈妈这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