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餐之餐,粒粒皆辛苦

盘中餐之餐,粒粒皆辛苦

文/无恙


袁隆平院士告诉我们:中国的粮食基本解决了,但是没有完全解决,口粮这个是做到了,但是我们还要进口一部分粮食,中国的人口14亿,人均耕地面积少。一粒米,禾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


大米、玉米、大麦、小麦、芝麻、花生……这些都饱含了天地日月之精华,是自然之神送给人们的礼物,有人称之为庄稼,“庄”乃广阔的土地,“稼”乃家里的禾苗,有人称之为粮食,“粮”“娘”同音,娘是生我养我的母亲,粮是喂我长大的食物,粮就是大家的娘。庄稼也好,粮食也罢,四季的轮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换来碗里的粒粒粮食,养活了我们,我们当以珍惜。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种一粒粟”。家里父母(公公婆婆)是正儿八经的老农民,三十年前忙于山上开荒种地,水稻小麦大麦都尝试过,三十年后仍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不同的是从水田转为了旱田。每到清明前后,耕地,施肥,播种,把希望寄托天地日月。万万不能错过了最佳时期,否则不利于庄稼的生长,所以他们懂天懂地懂时令更懂庄稼。


小荷尖尖,流萤点灯,“田家少闲月”。曾经以为农民不累,播种后就坐等秋收,慢慢地长大了,才明白没有坐享其成,只有努力才能收获满满。当庄稼出土,杂草也一拥而上,最顽固的要数回头青和长寿菜(马齿苋),光听名字就知道生命顽强,且生长速度快,面对这些自然之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幼草连根拔起,弃他于遥远。除草归除草,还有一群令人憎恶的小动物,对付他们得对症下药,一遍又一遍地穿梭在庄稼间喷洒农药,忍受烈日和农药的刺鼻味。日复一日,他们不仅是为庄稼健康成长而付出,也是为自己的幸福铺路。


桂花飘香,一叶知秋,“秋收万颗子”。经过风吹雨打日晒,农民的细心照顾,庄稼慢慢褪去青涩,等待大丰收。花生种变成了成千上万的花生米,现在第一步把花生从地下拔出来拉回家,然后把花生一颗一颗拽下来,再手工退去壳,只为遇到花生这个大胖小子。就这?不,远不止这些,花生拔起来拉回家,田里还会散落白花花的一片一片的花生,这时候全家出动捡花生,每一颗花生都是汗水的结晶,不能浪费。这就是几年前的状况,一切的一切只有双手,最近两年有了各种机械,可总有它到不了的地方。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即使是亿万富翁,也没有资格去浪费。


北风呼啸,雪花飘落,“瑞雪兆丰年”。春播种,夏耕耘,秋收获,冬收藏,秋天的大丰收应当感谢头一年的冬雪,他孕育了新的希望,复盘新的成长,大雪覆盖了田地,冻死了害虫,滋润了土地,增加了产量。冬天还得为粮食找一合适的地方储存,防潮防虫,来年卖个好价钱。而冬天还是第二季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重复的除草除虫等丰收。365天日日忙,夜夜忙,辛辛苦苦只为粮食。


播种,除草,除虫,收割,脱谷一样不能落下;土地,水源,阳光,人力每个都需具备。农民为什么惜粮如命?面对一粥一饭,他们知道来处不易。小时候不懂长辈教导我们节约,因为我们不懂粮食背后的辛苦付出。现在,我们教导子女“粒粒皆辛苦”,他们不懂,也许多年后历经山河方知其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盘中餐之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