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3《青山处处埋忠骨》

平凡之情中见伟大——《青山处处埋忠骨》

当毛主席收到爱子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时,尽管难忍悲痛,却仍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伟人的广阔胸怀,但我们也从那被泪水沾湿的枕巾上,感受到了属于一个父亲的,最平凡却也最伟大的朴素情感。

一、“电报”是什么古董?

毛主席是通过电报收到朝鲜前线的消息的,现在,我们人人手上都有手机,即使你的朋友远在地球的另一面,你也可以很方便地和他视频聊天。手机的普及仅仅是最近20年的事情,几十年前,人们要有什么事情想要告诉远方的朋友,常常要靠发“电报”。

对我们来说,电报已经是一种陌生的、几乎被淘汰的通信方式了。然而在100多年前,电报可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电报是用电信号来传输信息的远距离通信方式,有了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这使“烽火通信”“飞鸽传书”等古老的通信方式彻底成为了历史。电报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信息传递方式,它见证了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特别的身影。下面,我们讲两个和电报有关的小故事。

“画家”发明了电报

若要举出一位对电报发明贡献最大的人物,那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人萨缪尔·摩尔斯,他发明了“摩尔斯电码”和最早的电报机,使电报这种通信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电报之父”在发明“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之前,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摩尔斯四十一岁的时候在一次旅途中偶然结识了一位电学教授,在与这位教授的闲聊中,摩尔斯知道了许多电学知识,并且对电学深深着了迷,既然电的传递速度那么快,为何不试着研究如何用电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呢?四十一岁的画家摩尔斯决定放下他的画笔,去研究发明一种能够用电传信的机器——电报机。

摩尔斯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电学知识、做各种电学实验,原来的画室也变成了他的电学实验室。在研制电报机的过程中,他发现可以用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符号来代表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这便是被人称为“摩尔斯电码”的最早的电报机编码。我们最耳熟能详的“SOS”能够成为国际通用的紧急救援信号,是因为SOS的摩尔斯电码为“···---···”(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是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1837年,摩尔斯成功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这台电报机可以将信息传输到500米以外的地方。1843年,摩尔斯用美国国会赞助的3万美元,在华盛顿市和巴尔的摩市之间架起一条长达64公里的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发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干不了,谢谢”

1917年,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大力提倡人们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写作。但是很多学生认为不应该抛弃文言文,便想方设法给胡适挑刺。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说:“电报按字收费,白话文废话多,发电报花钱就多!比如,胡适先生的老婆死了,他的家人发电报就要写‘你太太死了快回来’,需要八个字,而文言文只需要‘妻丧速归’四个字,能省不少钱。”

面对学生有些无礼的发言,胡适先生却没有生气。他对学生们说:“如果有人请你去做官,而你不想去,用文言文怎么回电报呢?”大家讨论一番,认为用字最少的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这八个字。胡适笑着说:“用白话文只需要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二、男儿立志出乡关——毛泽东的少年故事

毛岸英为了抗美援朝事业奉献了生命,毛主席听到失去爱子的噩耗后,尽管心情极度悲痛,却也表现出了伟人的超然胸怀。父与子之间的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俗话说,严父慈母,毛泽东自己的成长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勤劳本分的农民。他们家里田地多,活计也多,父亲不仅雇用工人来帮着家里种地,也不允许家中的孩子们闲着,毛泽东六岁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

然而,毛泽东从小酷爱读书,早早地就遍读了《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他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要帮父亲记账。繁忙劳动之余,他总是抽出一切时间争分夺秒地读书。然而父亲最看不惯的就是毛泽东一读书就入了迷,看到田头垄上、饭前饭后,儿子都手不释卷,他心中十分不快,总认为儿子读书误了农活,父子俩常为此争吵不休。

有一次,在该做农活的时候毛泽东不见了,父亲找到他时,看到他端坐在那里认真读着手里的书,空空的担子搁在一旁,不由得大动肝火,对他说:

“你真是鬼迷心窍,中了这破书的魔了?把你爹的话只当成耳旁风吗?”

“爹,我听你的,你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爹要你一门心思扑在田里,规规矩矩干活,别再看这些闲书。”

“我会规规矩矩干活的,但我也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田里的活干完后,我总可以干自己的事了吧。”

“可是小子,你才挑了几担肥就躲到这儿来看书?”

“来看书之前,你要我干的活我都完成了。”毛泽东平静地说。

“完成什么了?”父亲追问道。

“吃过午饭后,我已经挑了十五担肥了。要是不信,您到田里数一数去。”

父亲目瞪口呆。半天挑十五担是十分辛苦的。他慢慢踱到一家人正在忙活的地里,数了数,真的有十五担。如果儿子真的干了这么多的活,那还有什么话说呢?从这天开始,父子之间虽然没有明确达成什么“君子协定”,但是,只要毛泽东完成规定的农活,父亲便再也不干涉他去做什么了。

在不停地读书求知的过程中,毛泽东早已立下了更远大的志向,他的目光早就望出了小小的韶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想去外面的世界继续求学,打拼一番事业。然而在父亲看来,作为农家子弟,读书是“不孝和懒惰”的表现,经营家业、光宗耀祖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父子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消除。

十六岁那年,毛泽东离家去湘潭求学,临走时,他将一张字条夹在了父亲的账簿里,上面写的是他改写的一首诗《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以明示自己的抱负和决心: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父亲将一个贫困的家庭操持成有田有房的小康之家,他吃苦耐劳、坚韧倔强的性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少的毛泽东。毛顺生是为一家之幸福兴盛,毛泽东则是为一国之救亡图存,父子俩的抱负不同,但是,他们都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三、“怒发冲冠”的抗金英雄岳飞

毛主席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这世界那么大,处处都埋葬着忠义之士,又何必一定将裹着马革(古代战场上包裹遗体的物品)的遗体运回国呢?其实,还有一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联是这样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讲的又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在杭州西湖边,有一座岳王庙,纪念的是我国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岳飞的墓园里,我们能看到一副刻在墙上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骨”指的是埋葬在这里的大英雄岳飞,而“佞臣”说的是害死了岳飞的奸臣秦桧。

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十分穷困,但是他的母亲还是非常用心地栽培他,希望他长大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当时,北方的金人常常进犯中原,岳母希望岳飞能够凭借一身武艺报效国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了岳飞一生的座右铭。长大后,他一步步成为一名勇猛善战的抗金名将,带兵打仗频频取得胜利,他带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了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岳飞亲自率领将士们与金军作战,英勇杀敌,逼得金兵节节败退。岳飞带领岳家军奋战了近十年,收复了中原的大片失地,消灭了金军的主要力量。面对势不可当的岳飞,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准备从河南开封撤退回自己的地盘,南宋抗金斗争出现了根本的转机,收复沦陷十多年的中原指日可待。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我们直接攻占金人的腹地黄龙府,与各位痛痛快快饮酒祝贺吧!”相传,岳飞还提笔赋词,写下了千古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拒诏书

岳飞向朝廷请求继续北伐,彻底收复中原,但这时宋朝皇帝重新起用了宰相秦桧,准备与金国和谈。实际上,秦桧是金国安插在宋朝朝廷内的内奸。岳飞坚决反对宋金议和,主张抗战到底,他向朝廷上书,直接抨击了秦桧与金国议和的不良居心,使秦桧对他怀恨在心。然而宋金和议还是达成了,宋高宗赵构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奖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拒绝接受皇帝的奖赏。他痛切地表示:“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十二道金牌

岳飞北伐连连取得大捷,抗金战争眼看要成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担心,一旦真的收复了中原,金人把他那个被抓走当俘虏的哥哥宋钦宗赵恒放回来,他就保不住自己的皇位了,因此皇帝实际上并不想彻底打败金国。于是,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奸,密谋撤军收兵,使岳家军成为前线的孤军,又以“孤军不可久留”的名义,连下十二道金牌圣旨,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岳飞的抗金斗争就这样被迫中断。

“莫须有”之罪

岳飞一回到朝廷,立即陷入了奸臣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天罗地网,被诬陷意图谋反,尽管秦桧等人拿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岳飞就这样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含冤而死,这时岳飞仅有三十九岁。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多么悲愤的呼喊!千百年来,后人纪念民族大英雄岳飞,唾弃卖国奸臣秦桧,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在岳飞庙里看到秦桧夫妇的跪像。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3《青山处处埋忠骨》)